随遇而安着名主持人--孟非

随遇而安着名主持人--孟非

ID:22997514

大小:124.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1-02

随遇而安着名主持人--孟非_第1页
随遇而安着名主持人--孟非_第2页
随遇而安着名主持人--孟非_第3页
随遇而安着名主持人--孟非_第4页
随遇而安着名主持人--孟非_第5页
资源描述:

《随遇而安着名主持人--孟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孟非:随遇而安  自序  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  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除此之外,就是现在这本关于我自己的书了,也是第一本关于我自己的书。  或许,有人会觉得《非诚勿扰》非常精彩,它的主持人也应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

2、一个误会。大多数采访过我的媒体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惊讶地发现,生活中的我竟然如此乏味-既没有高尚的情操,也没有高雅的情趣,更没有高深的思想,甚至说不出一点儿高级的俏皮话。他们普遍认为,生活中的我和电视里的那个人基本上还算表里如一,但相比之下少了很多趣味。记得有一个女记者采访我,半个多小时后实在忍不住了,绝望地对我说:"就你说的这些东西,怎么写得出一篇稿子来啊?"当时弄得我相当紧张和羞愧,恨不得把心掏给她,好让她写出一篇稍微像样点儿的东西拿回去交给她的主编。  这本书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段的回忆,并不怎么精彩,但对于人们全面了解我这

3、个人或许有点儿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话。之前有些媒体把我的人生描述得相当苦逼和励志,比如"百度百科"上关于我的介绍,事实部分还算属实,但描述性的部分太多了,而且充满了作者自己"合理"的想象,加上"知音体"的文字风格,流传甚广,这让我一直感到相当难堪。于是产生了一个朴素的想法:与其让别人去"创作",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地写出来,算是"以正视听"。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写作的愿望和写作的能力完全是两件事情。而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各种愿望和能力都会一并下降。所以,现在还有人愿意撺掇我写点儿关于自己的东西,也就半推半

4、就地答应了。由此也可见我的性格之一,容易被说服,随遇而安。总之,必须事先老老实实地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寡淡如我的书。如果有人肯读完它并由衷地认为很有意思,我只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书里收录了一些近年来我在走过的地方拍下的相片,不能用摄影的眼光去要求它们,也就是些到此一游的东西,但它毕竟是我经历的组成部分,或许以后再版时,会增改更多图片。那是以后的事了。  "序言"的功能照例是要感谢一些人的。这本书的出版要感谢我的经纪人刘葆琪小姐,是在她的热心提议下我才决定写这本书的,而且她忍受了近半年来我的边写边抱怨。还要感谢罗斐编辑对

5、这本书的耐心,不断催促我交稿。最后还要感谢磨铁的沈浩波先生,他为这本书几次亲赴南京并且假装饶有兴趣地听我说了很多无趣的故事。他出过那么多书,接触过那么多或有思想或有趣的作者,跟我数次长谈,听那么多无趣的琐事,不知他要付出多大的毅力。还有很多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同事、领导和朋友,一本书的出版毕竟不是获奖感言,就不矫情地一并感谢了。第2节:乡愁(1)  第一部分重庆·童年  混浊了上千年的朝天门码头的江水依然混浊,潮湿阴暗了千百年的吊脚楼依然潮湿。在绿军装大行其道、人们的激情正被语录和标语调配得昂扬亢奋的一九七一年,我出生在重

6、庆。  一、乡愁  对重庆这个城市的印象,主要来自我十二岁之前,之后我就跟着父母到了南京。  那时候的重庆真的是老重庆,至今我对它仍然怀着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一种想起来就要流泪的感情。面对那座城市,自私一点儿地说,我甚至不愿意看到它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希望童年记忆中的那座城市永远永远不要有任何变化,好让我每一次回到那里都有清晰的记忆可以追寻。  前不久有个导演跟我说他很喜欢重庆,列举了三条理由:第一,重庆这个城市特别有立体感,山城嘛,依山而筑,正所谓"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第二,重庆方言特别有感染力,火暴中透着

7、幽默感,幽默感里透着智慧;第三,重庆的美食。  我赞同他的话。重庆这座城市的立体感是天赐的,在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今天,重庆无论怎样都不会变得像其他城市一样。在其他大多数城市想买一套能看江景、看山景的房子,恐怕都会比买一套普通房子要贵许多,但在重庆,你想买套看不见江或看不见山的房子,还真不容易。在重庆,哪怕是普通百姓的房子,推开窗,看到的不是江,就是山。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就这样被重庆揽在怀中。因为重庆的路多为盘山而建,所以这里基本上看不到自行车。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自行车是一种高级的娱乐工具,而非交通工具。  说到重庆

8、,我印象最深的是终日阴霾,不见阳光。尤其是冬天,整个一"雾都茫茫"。而在浓雾之中,又满是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吊脚儿,一个摞着一个,从朝天门码头一直往上摞到山顶,远远望去,整座城市仿佛就是由吊脚楼组成的。《雾都茫茫》、《一双绣花鞋》、《重庆谈判》这类以国共和谈或以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为背景的影视剧里,都能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