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建工

利字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建工

ID:22994188

大小:284.21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1-02

利字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建工_第1页
利字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建工_第2页
利字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建工_第3页
利字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建工_第4页
利字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建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字街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建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字街棚户区改造工程F地块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二0—一年十月十六曰利字街棚户区改造工程F地块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江西省建工集公司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提交单位: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提交时间:二o—一年十月十六日一、工程概况二、工程条件、基坑围护设计、基坑开挖及围护施工五、截排水施工六、工期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七、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八、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九、现场人员伤害应急预案十、基坑变形监测一、工程概况由南昌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兴建的”利字街棚户区改造工程”位于南昌市朝阳中路北侧,现为利字街、亨字街东

2、西两侧。拟建建筑物为:13栋商住楼、层高11〜30层及32层一幢,1栋公寓楼、层高22层,裙楼商业楼、层高2-4层,中小教学楼1栋、层高4层,幼儿园1栋、层高2层,办公楼2栋、层高6层,公建2栋、层高3层及地下停车场一〜二层等组成的一住宅小区。上述拟建建筑区域共分为四个地块,本次基坑围护施工为上述区域中的F地块。该地块拟建建筑及地下室情况为:F区:2#、4#共2栋F16〜18的商住楼及商业广场,该区域室外+0.00标高为黄海高程20.55m,场地实际地坪标高为19.5m,地下室承台顶板标高为-4.2m,承台厚1.1〜1.4m。框恕结构,基础形式拟采用预制管桩

3、。本工程南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设计,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进行工程施工。二、工程条件(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建筑区域原场地为棚户区。地势起伏不大。场地地貌为赣江的一级阶地,场地现有标高约18.5-22.8米,整平标高约19.5米。根据场地勘察报告,该区域的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层(QZ1)杂填土:灰、灰黑色,松散,稍湿〜湿。主要由碎石、砖块、砂土等建筑垃圾组成场地内均见分布,层厚0.50-4.50m,层顶标高18.50-22.80m。。①层(Q/)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流塑状,含水量高,干强度低,低初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含有细砂。②

4、层(Q/1)淤泥质土:灰、灰褐色,流塑,干强度低,高压缩性,低軔性,含有较多细砂。③层(Q?1)细砂:灰、灰褐、灰黄色,松散,饱和。含泥质,级配好,分选性差。④层(QZ1)中砂:灰、灰褐、灰黄色,松散-稍密,饱和。含少量粗颗粒,级配好,分选性差,局部夹粗砂薄层。⑤层(Q/1)硕砂:灰黄、浅黄色,稍密,饱和。大于2mm的颗粒约占30-40%,亚圆形,级配一般,分性较好,成份为石英、云母等。⑥-1层(E)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局部灰色,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饼状、碎块为主。⑦-2层(E)屮风化泥质粉砂岩(1):紫红色,风化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

5、饼状为主,属软岩。⑦-3层(E)中风化泥质粉砂岩(2):紫红色,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岩芯较完整,呈柱状。⑧-1层(E)中风化泥岩(1):青灰色,中厚层状,泥钙质胶结,泥质结构。⑧-2层(E)中风化泥岩(2):青灰色,中厚层状,泥钙质胶结,泥质结构。(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自然地表下1.8-2.0米左右见地下水,为上层滞水,水①层(Q/)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流塑状,含水量高,干强度低,低初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含有细砂。②层(Q/1)淤泥质土:灰、灰褐色,流塑,干强度低,高压缩性,低軔性,含有较多细砂。③层(Q?1)细砂:灰、灰褐、灰黄色,松散,饱

6、和。含泥质,级配好,分选性差。④层(QZ1)中砂:灰、灰褐、灰黄色,松散-稍密,饱和。含少量粗颗粒,级配好,分选性差,局部夹粗砂薄层。⑤层(Q/1)硕砂:灰黄、浅黄色,稍密,饱和。大于2mm的颗粒约占30-40%,亚圆形,级配一般,分性较好,成份为石英、云母等。⑥-1层(E)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局部灰色,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饼状、碎块为主。⑦-2层(E)屮风化泥质粉砂岩(1):紫红色,风化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饼状为主,属软岩。⑦-3层(E)中风化泥质粉砂岩(2):紫红色,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岩芯较完整,呈柱状。⑧-1层(E)中风化

7、泥岩(1):青灰色,中厚层状,泥钙质胶结,泥质结构。⑧-2层(E)中风化泥岩(2):青灰色,中厚层状,泥钙质胶结,泥质结构。(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自然地表下1.8-2.0米左右见地下水,为上层滞水,水量一般,巾大气降水及生活废水渗入地表补给。地表下5.0-6.0米左右见第二层地下水,水量较大,为砂粒屮的孔隙水和地下潜水,地下水与赣江水位联系密切,由赣江侧向渗透补给,平水期及枯水期由高阶地场地补给并向赣江淅流。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一般在自然地表下2.0米左右,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5-2.5米。(三)环境条件F地块东面西面地势较开阔,拟作为将来施

8、工的材料堆场,其中东北角为拟建的3#楼F18,3#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