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9351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关于的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瓶颈与突围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瓶颈与突围路径关于的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瓶颈与突围路径导读: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瓶颈与突围路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简介:朱尉,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业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艾伊璠,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导专业,主要从事新闻编导研究;秦文攀,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导专业,主要从事新闻编导研究。 摘要:在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实为重要基金项目:本文是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校级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项目(SZZD11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简介:朱尉,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
2、闻业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艾伊璠,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导专业,主要从事新闻编导研究;秦文攀,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导专业,主要从事新闻编导研究。 摘要:在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实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文化关乎人的幸福,文化是一种力量的论断。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一理由已成为现阶段关注的焦点,文化是强国的必要力量,亦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面对挑战,同时也有很多机遇。因此笔者将从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的新路径和新变化等方面探寻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与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3、;新形式;新变化;继承创新 1672-8122(2014)10-0166-03 党的十八大上对于文化建设层面提出了新要求,这反映了对文化建设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前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又立足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育人功能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特征,进而要充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元素,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依托于中
4、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两者需要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继承传播,在继承中得以更多的发展与创新。 一、传统文化发展目前状况 (一)文化源远流长,缺乏文化继承人 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发展中历经了诸多阶段,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整体文化建设及综合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大关键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合理的传承,人们的意识淡薄,对于传统文化继承方面缺失概念,无法从心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切实继承中去。其实,要想优秀的文化得以流传下来,需要的是每个中华儿女从自身做起,树立继承
5、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携手共进,从源头上将文化传承下去。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宝鸡眉县横渠书院做新闻人物专访中,其中的讲解员邵春燕女士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中做到了切实、切身、切心。多年来,由书院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瓶颈与突围路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环卫工人蜕变到讲解员,这其中对于文化的传播历经了多层阶段,层层传播,一代又一代,从而在她的引领下让更多来当地的人对张载3关于的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瓶颈与突围路径导读: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瓶颈与突围路径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文化传播继承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众多,时至今日,社会的日益发展令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失去了意
6、识与理念,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却忽略了积淀的文化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倡导更多青年人从文化传播的点滴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文化博大精深,缺乏文化保护人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这得益于数千年来的发展和演变,然而在这种过程中传统文化却面对着一点一点的流失、破坏、甚至是消逝。其根本理由在于人们的不良行为,这一点意味着并不是所谓的打砸抢烧算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其实不去关注、保护同样是对文化发展的不管不顾。现阶段我们缺少对于文化的保护人,或许还不够。我们需要宣传并动员更多的有心人发起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行动。 实践过程中在宝鸡眉县张载祠里面有很多赋有文化内涵的事物,无论是历史的碑
7、文还是张载的生平思想等。古人张载强调“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他有志于“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古人的思想精华在今天仍旧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青年的求学,对于国家太平的建设,对于今天十八大强调的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都有诸多借鉴作用。弘扬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立足当今,从小范围做起,发展更多的群体投身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工作中来。 二、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