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73977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2
《作文 普陀山一日游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普陀山一日游[作文普陀山一日游]普陀山一日游 今年的暑假,我们一家去了“海天佛国”普陀山,欣赏了那里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作文普陀山一日游。 去普陀山,当然要经过舟山,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向舟山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我看到了“传说中的”舟山跨海大桥,听爸爸说:“舟山跨海大桥有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门大桥、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五座桥,全长大约四十八公里,比杭州湾跨海大桥还长呢。”大约又过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到了朱家尖客运港口,坐轮渡到了普陀山,一下船,我马上看到了位于普陀山南边的“南海
2、观音”的一角,我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想要马上到那去瞧瞧,只听爸爸说:“别急,慢慢来,到那里还远着呢,再说了,普陀山又不止‘南海观音’这一个景点,还有普济寺、法雨寺、千步沙等等等等。”我听了,才缓解了心中的冲动。爸爸去买了票,我们进入到了普陀山之中,为了抄近路,爸爸带领我们这一路人走山路。走在山上的小路中,突然,我发现在路两旁那直冲云霄的苍天大树上,挂上了一个木头做的“身份证”,上面写了树的种类、年龄等,我看见了最老的那一棵,足足有500多年,可能是我我太爷爷的爷爷那时候种的,这树4个人也
3、不能完全围住。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见一个很大的水塘,里面种满了荷花,不过荷花还没有全部绽放,只是露出花苞,然我不禁吟起了白居易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其实这个大水池,是中国最大的放生池,里面的鱼成千上万,数不甚数。放生池的旁边,就是普济寺了,买了门票,走进普济寺,里面非常热闹,爸爸说:“他来过两次,都是南海观音的‘生日’,南海观音”有三个生日,农历二月十九是出生日,农历六月十九是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是出家日,小学四年级作文《作文普陀山一日游》(..)。”我
4、还知道,参拜佛殿不能走正门,或不开正门,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的时候到这里,但晚上普陀山寺庙的正门已关,早上才可以看,和尚没看出他是皇帝,说:“寺庙大门一关,要到早上才能开,要进去,必须走侧门,就算是皇帝来了,也要走侧门!”但那个皇帝说:“别人都可以走正门,我也必须走正门!”可和尚就是不肯开大门,最后,皇帝就勉强走了侧门,第二天,皇帝召来所有和尚,表明自己是皇上,还讲了昨晚发生的事,他生气说:“我没走正门,别人更不能走正门,从今往后,没有大事,所有人不能走正门!”从此,山门(也就是中门)会在寺院建成
5、开光那一天,或者迎请法师大德,再或是重大法会,或迎请主持上座,又或是国家领导来的时候才开。参拜完普济寺,我们继续向前进发。 接着,爸爸带领我们,向法雨寺进发,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了半个小时,一共走了一千多米,终于到了法雨寺。我们先在餐馆里吃了中饭,然后,进入了法雨寺,法雨寺由六座大殿组成,分别是天王殿、玉佛殿、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参拜完了法雨寺,我们就向最后一个重要景点—南海观音“冲刺”,走完一千多米的我们,虽然休息了这么久,但还是有些疲倦,应大家要求,我们坐上了公交车,经过几分钟的车程,我
6、们到站了。下车之后,还要走一段,我们穿过传说中的紫竹林这时,我看到左边的路牌上写着“不肯去观音院”,我笑了起来,对爸爸说:“那个‘不肯去观音院’还真有趣啊!”爸爸说:“这也有一个传说。”“快讲快讲!”我听了,立马叫起来。“传说啊,在古代,有一个日本僧人慧锷来到中国,他看到中国的观音像,觉得很好看,就从五台山运了观世音像回日本,本来一切顺利,但经过普陀山,观音觉得这里很美,就不想走了,结果日本僧人怎么搬也搬不走,所以他就把观音像留在了普陀山,这也是普陀山的第一座佛像,听着动人的故事,我们不知不觉已经
7、走到了半山腰,我们一步一步向山顶靠近,途中,我们又一次看到“南海观音”的一角,我更加迫不及待的想见到这“南海观音了”,不久,“南海观音”就高高的矗立在了我们眼前,她左手拿着一个极似船舵的法轮,右手边举着边摆兰花指,加上她那和蔼的眼神,让人一看,就有一种普度众生的感觉。 就在这时,我看到在观音下的台阶上,有几个人走三步,跪一下,我心想:难道,在就是传说中的“三步一跪”,看来,那些人对佛十分敬仰啊!看完了这“南海观音”,我们的“普陀山一日游”也快结束了,我们下了山,又坐轮渡过了岸,开车回家去了。
8、这次游普陀山,我觉得收获颇丰,我领略了中国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还增加历史知识,以后像这样的名胜古迹,我一定要多去游览一番! 指导老师王琦漪作文普陀山一日游2 第2篇高中作文《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3篇 〖预览〗发布时间:2017-04-01 1、《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