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72514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2
《浅论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学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课前3分钟,按座位号轮流进行“美文推荐”,畅谈自己一周的读书感受,还可以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 5.3每人每学期至少选读一本课外书,写出读书心得。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迫使老师挤出时间阅读作品,否则会被学生淘汰。这样,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素质。 6当堂训练、精选试卷、规范答题要12【摘要】初三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最要的阶段。做好初三教学工作,关乎整个初中教学
2、的成败。首先要认识课标,吃透教材、制度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最后要做好中考冲刺,精选试卷,全面提高学生。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构主义教育;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五年了,一直都担任初一初二的语文教学工作。今年,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初三的语文讲台,心中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但是,内心当中更多的是忐忑。初三教学对我一个新手来说毕竟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通过初中两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和进展,为此,我必须在以有的经验和知识上再作更多的努力。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以外,
3、我将自已的课余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上X查阅资料等等。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基本掌握了初三语文教学的规律。 下面介绍我的一些肤浅见解,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研读课标,抓准教学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当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的教学和命题都必须遵循的“法”。因此,我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时用新课程理念来观照和使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用新课程理念来统率指导初三语文教学。 在研读课标,学好理念的基础上,要潜心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卷,主要研究命题思路及试卷的板块、题型。 当前“文
4、选型”的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去选择与创生。在创生和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离文本和学生太远。很多老师的设计初衷是建构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但架空文本、远离语言品味,理由设计笼统,小组交流有过场痕迹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堂课下来,有些同学的思维状态还停留在自己分析的水平,甚至还未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是一种教学取向,就是所谓的文学作品的“解读”。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文本解读”这一条目,称其为“通过分析来理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
5、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薛雪(清)在《一瓢诗话》说过:“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 2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2.1反复咀嚼教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训练点、理由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深思和训练。 我觉得把握好文体是切入教材的可行办法。在教学初三上册第二单元,我首先讲清楚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的一般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们
6、学以致用,自己通过读书、深思去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 2.2不盲目赶进度 张志公曾说过:“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多角度、多层次阅读文本,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绝对不要为了赶进度而草率结束新课,然后搞题海战术。 2.3了解单元教学要点,处理好讲读课和自读课的关系 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下册的主题是“对生命本质和生命作用的认识”,应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2.4对课
7、文顺序作适当调整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将教材的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1-2-4(现代诗歌、议论文),3-4-6(小说、文言文) 2.5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个性,需要解决什么理由,什么是重点难点,教师先必须做足准备。 例如《唐睢不辱使命》对话精彩,《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构思巧妙,应引导学生牢牢掌握。 3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教育学派也认为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协作、合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
8、创精神。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先学后教 先与后的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先学后教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提出的原则性要求。 3.2启发质疑 鼓励学生发现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