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

ID:22962869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_第1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_第2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_第3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_第4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标要求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一年级数学:何占军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学校:长宁小学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单元序号单元专题学习重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准备课认识1—10数字,会进行比多少的简单描述数一数,比多少42位置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下;前、

2、后;左、右;位置。631—5的认识和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简单的计算。1—5的认识,认识<,=,>,第几,分与合,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124认识图形(一)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的拼组。45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会运用数的分解和组合进行计算,会解决大括号题。数的分解和组合,6—10的加减法,大括号题型17611—20各数的认识,会数11—20各数及组成11—20各数的认识,读数写数,47认识钟表会认、读、写整时。整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48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

3、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119总复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2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钟表;位置,数学乐园;综合课5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4、问题。5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实施: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5、。㈡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㈢实施对策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5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6.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

6、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7.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8.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知识点落实到位。课程评价:一、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1.过程性评价(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3)组内互评: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用心聆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合作。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4星良好:3星合格:2星需努力:1星2.终结性评价(1)纸笔测试。评价等级:优秀(

7、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5(2)成长记录袋。构成要素:数学日记、手抄报、最满意的一次作业、家长寄语。以成果的展示的形式回顾学习历程,认识自我。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为需努力者可通过自身努力,再次参加相应的水平测试。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