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

温铁军“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

ID:22962176

大小:52.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2

温铁军“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_第1页
温铁军“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_第2页
温铁军“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_第3页
温铁军“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_第4页
温铁军“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铁军“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文/温铁军]  [内容提要]近现代主流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一元论哲学,其对西方中心主义内在地发挥决定作用。中国由于地处“远东”,殖民化的成本太高,原住民人口过于庞大,不仅没有被殖民者及其后裔所替代,而且在近现代的国家政治建设中维护了自身传统,并形成了能够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机制,这样的机制使中国比那些西方殖民社会具备了更快、更易于进入工业化的条件,这也正是中国完成工业化并且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真正的“比较优势”之所在。  Abstract:Inrecenthistory,Chinadidnotfallvictimofcolonizationbecau

2、seitsfar-offlocation(inthefar-east)anditsformidablepopulationmadeanyattemptofcolonizationtoocostly.Asaresult,Chinahasmanagedtoretainitsowntraditionintheconstructionofamodernstateanddevelopedamechanismthateffectivelyintegratesitssocialresourcesandfacilitatesitsindustrialization-asituationnotto

3、befoundinthewesterncolonialsocieties.Suchisthe‘comparativesuperiority’ofChinawhichmakesitpossibleforhertocompleteherindustrializationprocessandsustainastableeconomicgrowth.  本文表达的观点,几乎完全来自于“中国的”话语环境之中,充满了对于“中国的”问题意识和争论的关切;以往也只在有关“中国的”发展及其周边环境问题的内部讨论中起了些作用。因此,远离这种话语环境的域外学者或从事规范理论研究的书斋学者,其实大可不必

4、认真。  此外,对于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开始被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所接受、但却往往必然地被西方话语体系曲解的“中国经验”,我作为改革以来就参与了有关政策的试验研究、又有些英文表达能力的学者,不得不在应付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的另类国际交流中承担一些解释“中国特色”的义务,于是,其间也就难免伴随着不自觉地付出了一些重新构建多元论“世界观”的微小努力,也就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一元论话语体系的、多少具有些逻辑解释力的另类思考。不过微乎其微罢了,切盼所有秉持一元论话语的人不在意我的唐突。一、中国经验的另类解读{1}  首先应该简述的,是我对于所谓“百年中国”的不同于西方意识形态的解读

5、:自清朝末年以来,在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周边地缘政治环境长期高度紧张的条件下,中国人所做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无外乎是先后开展了四次代价极大的工业化建设——清朝末年以藉湘、淮两军崛起而坐大之地方势力为主的“复制翻版”式的洋务运动、民国时期战前短暂的民族主义工业化及利用战争机会形成的国家主义工业化、新中国的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和改革以来产业资本形成之后的高速度扩张。  无论朝代怎样更迭、政党如何演变,中国终于成为所有人口过亿的第三世界“原住民国家”之中唯一短期、全面地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2}。  其次,这种后发型工业化是在资源短缺、人口最多的大陆型国家里,又只能、且有条件靠内向型资

6、本原始积累进入工业化;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机制,就是以社会主义的名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来集中使用中国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功地替代了稀缺程度接近于零的资本要素、大规模投入于政府作为所有者的国家工业化所必须的大型基本建设。  其三,这种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及其内向型资本原始积累进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制度,必然与主要靠殖民主义对外扩张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制度完全不同——不可能靠某种革命来集中劳动力投入于国家基本建设的西方(除了奴隶制时代和殖民地奴役劳动之外),在劳动力分散条件下只能先有个体化的作坊手工业时代,再逐渐形成地域集中的“工场手工业”,然后,才能逐渐积累进入机器工业的资本。西

7、方这个缓慢进入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三阶段,与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战争压力下直接进入国家资本主义大工业建设的快速进程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但由于两者形成的经济基础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当然会对上层建筑的不同起决定作用。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把要素的稀缺性作为市场经济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前提条件,但那是指要素的“相对”稀缺。中国在1957年苏联作为“宗主国”突然停止投资之际,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资本要素的“绝对”稀缺。而在这种外资投入为主的工业化进程中,一旦出现起主导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