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ID:22950582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_第1页
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_第2页
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_第3页
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_第4页
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出知颍、寿二州,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擿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召为右正言,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寝。晏殊执政,以妻父嫌,换龙图阁待制。母忧去职,服除,拜

2、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未几,三司户部判官杨仪以请求贬官,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虽去官,犹罢知信州。徙扬州,再迁礼部侍郎,复权知开封府,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三司有狱,辞连卫士,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复

3、以本官充三司使。饵钟乳过剂,病痈卒。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选自《宋史·杨察传》列传第五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于成都家:居住。B.属吏以察年少,易之易:轻视。C.使为放轶以袭唐体袭:触及。D.前议遂寝寝:搁置。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①数擿奸隐,众始畏伏②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

4、我哉③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④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⑤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⑥犹入对,商画财利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提出要改变考士方法,杨察坚决反对。他认为糊名考士的方法是取士的一道防禁,防禁一开,写文章就会自由放纵,失去选士作用。B.针对皇帝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推荐的标准不能太苛刻,否则将遗漏才能卓越的人。C.杨察在官场上并不是一般风顺。他曾因断笞罪失当,被革除原职;又因杨永德在皇上面前

5、诋毁他,他在案件中受到牵连,便请求辞去官职。D.杨察写文章很敏捷,他写的制诰,文字典雅得体,被当世人称道;遇事明达有决断,处理政事勤奋,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2)今以疑似之问,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4.C(因袭,承袭,继承)5.C(①是写杨察揭发坏人#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坏事的;⑤是说杨察在所谈之事的看法上与陈执中不合,触犯了上司,还不能就断定

6、为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⑥是说杨察勤于政务的。)6.A(概括和分析有误。从原文看,“糊名”和“变文格”是两回事,“变文格”可以导致文章“放轶”,而“糊名”则是防止走门路。)7.(1)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授官翰林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译出大意给2分;“忧”“服除”“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就被责问,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译出大意给2分;“诘”“缄默”“广”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杨察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杨察,表字隐甫。他的祖先本是晋地的人

7、,跟随唐僖宗入蜀,便居住在成都。考中进士甲科,拜官将作监丞,出任颍州、寿州二州的知州,历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属下官员因为杨察年轻,就轻视他。等到他巡行所管辖的区域,多次揭发出隐蔽潜伏的坏人坏事,众人方才敬服。杨察在官署,专门把检举官员作为当务之急。人们中有的议论他,杨察说:“这是转运使督查地方官员的职责,如果指摘那些微末小事,那是普通官吏都能做得到的,何必用我去做呢!”征召入朝拜为右正言,暂时兼任礼部贡院官职。当时上封奏事的人请求罢除有司糊名考士的方法,以及改变文章的风格,使考试的文章豪放不羁来因袭唐代的风格。杨察认为:“防

8、禁一旦突破,那么请托之风又会兴起。况且文章无论今昔,只以其纲要作为根本,如果任由其放纵,也不是唐代科举选士之法。”先前的议论于是搁置下来。晏殊执掌朝政,因为要回避岳父,调为龙图阁待制。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授官翰林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议论国事无所避讳。适逢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