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44981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2
《试议《力》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力》的教学设计《力》的教学设计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力》的教学设计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物体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力学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学透、学好必须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本文设计了一堂力学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力学的基本知识,为达到此目的,笔者制作了演示实验模型,配合多媒体进行演示,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熟悉、了解力的概念、分类等知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设计 1671-7503(2013)13/15-0135-02 一、学情分析 《力》是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对于这一节的内容,首先应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认
2、识、理解和掌握“力”这一重要概念,它是力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力学的始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力的概念才刚刚接触,所含的知识点又很抽象,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力的作用效果中——力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转变(形变)这个知识点,就更难理解。那些容易变形的物体,能看得见、触得到,学生能理解。如:用力拉弓,弓会被拉弯;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而坚硬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否发生形变,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理由中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具体理由中能画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
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策略,弄清力的作用效果。 (二)过程与策略 (1)初步形成运用几何图形表达物理概念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将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相联系,提升分析与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同学交流讨论,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客观认识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策略 本堂课综合运用讨论、演示、实验等策略进行教学。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生乐学效果。笔者制作了演示实验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用模型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效果良好,使学生了解坚硬的物体也会发生形变这一实际物理现象,并深刻理解这
4、一知识点。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是有变形“明显”与“不明显”的区别而已。本节教学设计的亮点,就是通过自制教具用多媒体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四、重点与难点 (1)理解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应着重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和方向性。 (2)在弄清力的作用效果的同时,明确力的两种分类策略。 (3)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教材,以培养阅读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器材:弹簧秤2个,气球2个,米尺,一只扁玻璃瓶、一个橡皮塞及一条非常细的塑料管,带有颜色的水,大屏幕投影仪实物展台。 (2)自制教具:将扁玻璃瓶内装满带有颜色的水,用带有细
5、塑料管的橡皮塞把装满水的瓶子塞严(不漏气),使细管内有一段水。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力”有关的图片,图片展示的内容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甚至有亲身体验的场景。笔者选取了拔河、提水、搬运三幅图片(如图1)。 图1 (2)以图片为话题展开讨论,提问学生在做图片上这些活动时的感受。 (3)讨论结束,教师总结并引入“力”的内容。 (二)实验操作 课堂导入结束后,笔者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解“力”的概念与分类等理论知识,而是紧接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1.分组实验 (1)让学生将两根弹簧秤钩在一起水平拉开,观察现象。 两弹簧秤均被拉
6、开,并显示相等的示数,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学生两手各拿一个气球,让它们水平接触,然后用手挤压其中的一个,最后停止挤压,观察现象。 课件展示:将以上两个分组实验以简单动画形式展示在课件上,并配以解释说明,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而且能够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教师解说: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而找不到施力物体,这样的力是根本不存在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既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样也是受力物体,因此,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的。在实际理由中,通常只分析物体的受力;施力和受
7、力过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2.演示实验 将做好的模型放在实物展台上,打开投影仪,用手捏瓶子,捏与不捏交替进行,用力大、小交替进行,我们就会在屏幕上看到细塑料管里的水上下移动,实验效果经过两次放大,很明显。 教师解说:水的移动说明坚硬的玻璃瓶已经发生了形变,从而验证坚硬的物体也能发生形变。用力大,则瓶形变大,水向上移动的多;用力小,则瓶形变小,水向上移动的少。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