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

ID:22937077

大小:7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_第1页
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_第2页
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_第3页
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_第4页
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论文聚焦言语形式提升言语能力——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言语实践的思考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当前语文课堂,仍充斥着不少繁复低效的言语实践活动。笔者在反复实践研究中,以文本言语形式为中心点,筛选言语实践的最佳内容,探寻言语实践的巧妙策略,追求言语实践的有效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关键词】言语形式言语能力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王尚文先生一语道破天机:语文最本质性的东西是文字表达形式,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应为言语形式。因

2、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引领学生透过言语形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发现语言的智慧,获取语言规律,积累言语经验。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高屋建瓴,再次明确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实施的路径为“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活动。要想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得依赖反复实践,得依赖高品质的言语实践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大多已逐步形成“关注言语形式”的意识,但在具体教学层面还是有很多误区,表现为:有的教师不能很好

3、地利用文本资源设计言语实践点,使大好的资源浪费殆尽;有的则抽象笼统地介绍某些表达方式用的好,对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却浅尝辄止,学生没有沉入语言中,没有心领神会;有的教师引导言语实践时脱离课文情境,纯粹为“言语形式”的迁移而进行生硬、机械的言语实践……如上种种的言语实践都无助于学生言语水平的提高,语言素养的提升。那么,如何凭借有效的言语实践引领学生直面语言表达,从而提升言语能力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慧眼识珠:筛选言语实践的最佳内容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语言学习的范文。一篇课文,可挖掘的言语实践点是丰富多

4、彩的。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也无必要面面俱到地把所有的“文本秘妙”都教给学生。因此,我们要进行语言实践点的提炼,筛选出言语实践的最佳内容。一、立足典型语言,积累语言经验文本中精准的遣词、传神的句子、典型的段落结构、重要的篇章布局,就像熠熠生辉的珍珠,为文章增色不少,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关注这些典型、规范的语言形式。7《父亲和鸟》一文中,“雾蒙蒙”“热腾腾”这些ABB形式的词组;《看雪》中的“堆雪人”“打雪仗”这些动宾关系的词组;《我要的是葫芦》中“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些反问句;《富饶的西沙群岛

5、》一课的第三自然段并列的组段方式;《美丽的大兴安岭》一文总分总的篇章结构等。这些词句、段落直至篇章,在语言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比较规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典范语言,读懂其表达形式,达成典范语言的运用,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初级的、规范的语言经验。二、着眼个性表达,获得表达汁养不同文本是作者各自心声的吐露,是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因而往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秋天的雨》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乡下人家》这

6、样的表达就是非常个性化的。香味怎么会“勾”住脚呢?作者是把“香味”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味比拟成一个具体的事物——“钩子”,形象生动。同样的,“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也是不合常理的,但是却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的自由和洒脱。这样的语言现象,用一种别样的方式传递着文本信息,令人耳目一新。新颖独特的思想,超乎寻常的语言,与众不同的结构,别出心裁的写法,构成了“个性表达”。抓住了这些个性化的语言现象,不但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内核,更能促进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体悟作者表达之精妙,获得表达的汁养。三、聚焦矛盾冲突,激活言语智慧文本中往往有些语言描写、

7、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揭示了矛盾冲突。抓住这些矛盾之处,使之成为一个个言语实践点,对矛盾之处进行探究思辩,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又能实现课文内容到语言的转化,从而获得言语智慧。六上《有的人》这首诗,诗首就有这样的句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关注这句话的表达形式,你会发现它是前后矛盾的: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凡卡》一文,凡卡信中反复出现“求爷爷带他回乡下”的词句,其中,“亲爱的爷爷”出现了四次、“带我离开这儿”出现了三次。“反复”的写法有啰嗦、

8、累赘之嫌,因此人们在表达时往往有意回避,为何这里会如此“反复”?细读矛盾点,我们会发现这些矛盾之处是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纠结点,抓住它品读全文,能带活整篇课文的教学,同时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深刻,语言会更具智慧。总之,教师应该独具慧眼,在年段学习、单元学习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