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例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例

ID:22935588

大小:84.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2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例_第1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例_第2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例_第3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例_第4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程度型(最佳)选择题目——优选法特点: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其它选项所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的要求,确定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价答案。1、下列古代典籍的引文中,最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更名天下田为王田”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A、封建

2、地租剥削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D、建立封建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纷争,就其实质而言是指()A、周王室势力一落千丈,王畿之地只剩下洛阳周围二百来里B、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称霸中原和吴越在南方争霸向战国七雄转变C、华夏族与周遍其他民族的逐渐融合D、我国由奴隶制时代向封建制时代的过度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判断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行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

3、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5、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的意志6、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其实质是()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B、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C、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D、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的斗争7、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是()A、华夏文化的扩大B、华夏族开始形成C、华夏族战胜夷蛮D、封建生产方式扩展8、《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

4、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开垦的私田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9、下列主张与孔子“贵贱有序”维护西周的“礼”实质截然不同的有()①老子的“无为”②商鞅的“奖励军功,按功受爵”③韩非的“法不阿贵”④管仲的“相地而衰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的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主地位相

5、互厮杀C、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分封制崩溃D、诸侯弃国出逃,井田制瓦解11、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措施之一是在中央设立丞相;明朝却废除了丞相。这一变法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制度日益发展和巩固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C、秦、明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日趋衰落12、东汉政治论家崔是在《政论》中有这样的歌谣:“周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这一歌谣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东汉的皇帝缺乏权威B、东汉的割据局面已经出现C、东汉的门阀已经形成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3、汉代

6、丝绸之路的开辟,其本质意义是()A、加强了亚洲与欧洲的直接联系B、传播了中国先进的丝织技术C、先进的汉文化影响的扩散D、开辟了东西贸易的通商道路14、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成就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对天象的好奇B、统治者对改造自然的重视C、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D、古代封建迷信的盛行15、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该政策的实质是()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B、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C、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接受的程度16、唐太宗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有兴作,犬马鹰集无远不致,行

7、游四方供顿劳烦。”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唐太宗牢记隋亡教训,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B、唐太宗统治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依然沉重C、唐太宗统治时期疆域辽阔,交通便利D、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物产丰富17、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实质是()A、三权分立制B、专制皇权下的相对民主制C、分散相权措施D、地方行政制度18、“时方阙守师,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于利归公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A、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B、防止分裂割据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D、加强中央集权19、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

8、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杂居的过程B、社会封建化的过程C、民俗汉化的过程D、南下开发的过程20、“元世祖命刘秉忠、许衡定官制……然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长……一代之制,末有汉人南人为正官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