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

ID:22930041

大小:23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02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_第1页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_第2页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_第3页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_第4页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一、概念: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诊断方法的一门学科。二、发展状况:(一)战国至唐代:萌芽时期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2、《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二)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3、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首次主张灵活运用经方4、宋代郭壅《伤寒补亡论》首创“新感”温病之说。“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5、金代刘河间--创新论:六经传变皆是热证;六气皆能火热而化。立新法:表里双解。制新方:表里双解方。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6、元代王安道在概念上反对

2、温病混称伤寒。(三)明清时期:形成阶段7、明末吴有性著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8、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9、叶天士著《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10、薛生白著《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11、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12、王孟英著《温热经纬》(四)近现代:发展提高阶段章末总结:简答1、温病四大家及代表著作各是什么?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湿热论》;王孟

3、英《温热经纬》2、吴又可对温病学的贡献有哪些?编著了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在病因方面提出了“疠气”治病学说;在流行特点方面,提出了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提出了感邪途径是口鼻而入;在治疗方面,创立了疏利透达之法。3、刘完素对温病学的贡献?创新论: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立新法,立新方:创制了双解之剂,如双解散等;补充了燥气的病因病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4、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㾦。论述题1、清代温病四大家的主要著作与主要学术贡献各是什么?叶天士——《温热论》

4、,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㾦。薛生白——《湿热病篇》,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吴鞠通——《温病条辨》,系统的论述了四时温病,倡导三焦辨证,明确提出了三焦用药规律,使温病学形成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辩证施治体系。王孟英——《温热经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证治做了全面的整理,提出“暑多夹湿”的观点,对暑邪和暑病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提出治疗热病必养阴。总论第二章温病概念温病: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明显,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第一节温病的特点一、致病因

5、素具有特异性--温邪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三、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卫-气-营-血-恢复期;上焦-中焦-下焦。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温热类1、起病急,病势猛,传变快,变化多(急猛快多)2、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3、易化燥伤阴4、易闭窍动风动血湿热类1、起病缓,传变慢,变化少,病程长(缓慢少长)2、以发热为主症,热象不显,湿象偏重3、易困遏阳气,阻滞气机4、湿从热化:同温热类;湿从寒化:湿盛阳微第二节温病的范围和分类一、温病的范围: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属温病二、温病的命名1、以发病季节为依据:如春温,冬温2、

6、以时令主气为依据:如风温,暑温、湿温3、发病与时令相结合:秋燥4、以临床特点为依据:大头瘟,烂喉痧三、温病的分类1、根据症证性质分类:1、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2、湿热类温病:湿温、暑湿、伏暑、湿热疫、霍乱2、根据发病初起的证候特点:新感温病:感而即发,其病症特点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相一致的温病。伏邪温病:感而不发,其病症特点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不一致的温病。四、温病与伤寒温病从属于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并列关系五、温病与温疫1、温疫:传染性强,流行性大的温病。温疫从属于温病。六、温病与温毒温毒:①病名概念,即感受温热毒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

7、的一类温病。②病因概念,即温热毒邪。章末总结:名词解释1、温毒:一指病名,即因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二指病因,即温病中的某些致病因素,即温热毒邪。2、温疫:指温热性质的疫病,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3、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是指感而即发,其病症特点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相一致的温病。4、新感温病:是指感而不发,过季而发,其病症特点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不一致的温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