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ID:22923888

大小:600.53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1-01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在相应位置填上答案。.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5小题,每题1分,共8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A.《史记》B.《国语》.14C.《论语》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部著作(B)A.《国语》B.《左传》C.《站国策》•2.请问维吾尔族有以什么为基础的维吾尔文(B)A.汉文B.阿拉伯字母C.英文字母3.被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

2、,是以下哪一位东汉末年的诗人(C)A.曹操B.曹丕C.曹植4.A握国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国家对外贸易机构称为十三行,其乾隆年间已分为以下哪种?()A.外洋行、本港行、福潮行A.外洋行、本港行、福潮行B.外洋行、外洋行、布行6A.下列哪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高适的名作()A.《燕歌行》B.《长恨歌》C.《琵琶行》7.A下列哪一部著作,是我国明代著名n[?散文家归有光的主要作品?(A.《震川集》C.《二刻拍案惊奇》B.《邯郸集》8.A清代哪位诗人在论诗方面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1■姚鼎方苞说?B.李汝珍9.A我国的哪个民族,由13世纪进入今n

3、r

4、>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A.东乡族B.土家族C.维吾尔族迹》,事件A.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入藏11.C成语“偃旗息鼓”中的“偃”是指什么B.甘英出师大秦"謂10.A古代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清冢向黄昏”,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哪次历史AC.起夂B.春日凝C.悔教夫婿觅封侯飽12C.唐诗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的下一句是什么?妆上翠楼A.闺中少妇不知愁王昌龄13.B请问“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出自我国唐代哪位诗人的笔下?()A.杜甫B.杜牧C.陆游14国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

5、位思想家之口?()“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A.孔子B.老子•鉑.K-鲁參C.孟子15A.我国古代“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中的“四库”是指什么?()A.经、史、子、集B.仁、义、礼、智C.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16.B古籍著作《周易》的作者,传说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A.李斯C.孔子17.A请问“人面桃花”这一

6、成语,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哪首诗?典故诗:1。【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Mo唐代孟奖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MS紫-SS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一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己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

7、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A.《题都城南庄》B.《诗品》C.《伶官传序》18.B请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我国唐代诗论司空图的哪一文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原出司空图《诗品•含蓄》,谓作诗须求含蓄,要用烘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不须作者直接诠释说明指意,或评论道理,要让读者自去心领神会诗情。这样的诗才韵味盎然。A.《与李生伦诗书》B.《诗品》C.《丁末岁归王官谷》18.A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是我国哪位人物的名言?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格言联K-.■激.【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

8、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會泛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MS紫-S細无以

9、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