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为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网络行为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ID:22920066

大小:137.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01

网络行为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_第1页
网络行为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_第2页
网络行为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_第3页
网络行为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_第4页
网络行为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行为活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1研究美国著名的网络专家Tanenbaum将网络定义为:一些互相链接、A治的计算机的集合。Landwber则将计算机网络定义成由若干主机向网络提供服务;链接结点的通信链路和专用结点交换机组成的通信子网;主机与主机或主机与子网通信中使用的一些列协议三个部分组成的。简甲.来说,计算机网络是将空间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主机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起来,配以相应的网络协议、软件,以达到互相交换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起初作为以通过建立用户间协议达到数据的存储、处理、传输为目的而建立的ARPANET网络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开端。这

2、种利用Y无限分组交换网与卫星通信网的技术革新手段旨在为实现资源共亨的便利。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至今,网络已经突破了其本身作为军事目的的初衷,逐渐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的重新构建,己经诱发了社会的新形式一一网络社会”通过网络,人们获取信息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呈现多元化态势。但是,信息的高速传播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社会中的匿名性、娱乐性、时差性、开放性、弹性和去中心化逻辑等诸多特点造成网络的安全隐患、信息的准确度辨识不高、舆情监管力度缺乏以及服务模式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一些负面影响的热

3、点事件或快速或失真或夸大的扩散,致使政府、组织、个人等在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显得特别脆弱,对网络社会视角I的信任体系研宂应运而生。1.1.2选题价值我国从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开始,拉开了互联网发展的序幕,虽然时间不长,但速度很快,目前己建立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科技网(CSTNET)四种主要网络.互联网的岛速发展阶段也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到工业化屮期阶段,社会建没®得尤为重要。社会矛盾增多、冲突增

4、加是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的显著表现,社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信任问题涉及社会建设中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信任更在当前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首先,我国网民数量庞大,2010年网民总数4.57亿,占人口比重的34%。互联网普及率也由2005年的8.5%上涨到2010年的34.3%。2011年12月底,屮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一一学科定位与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达到5.13亿,据中国国家互联网管理中心最新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

5、忆,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http://www.gov.cn/gzdt/2011-04/28/content1854048.htm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门为1339724852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总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O11: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O13成为目前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这-•群体的网络参与是否受现实社会影响,网络舆论导向是否受从众心理的操控等,都需要对网络信任问题做进一步的研

6、究。了解信任对网民的网络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加强对网民这一人数庞大的群体的舆情监管,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其次,网络在我国还处于持续啓及与高速发展的阶段,网络的技术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客观因素的限制使我们在应对问题吋还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电子商务与M络交易的保护尚不能得到完全保障。欺诈、诱骗、病毒传播、非法窃取他人信息与黑客攻击的违法事情频起勃发,网民对网络环境的信任度也逐年降低。仅从经济层而来看,只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这种不信任感严重制约了电子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关注信任问

7、题,不仅有助于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对于其他各个方面同样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再次,网络开放性与去中心化等特点为网民匿名发布消息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信息的发布不再局限于身份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伪装、捏造身份,跳过现实社会屮的正常的通报和审批程序,不需要对信息真实度负贵,极具隐蔽性。利用互联网近乎“零时差”的传播特性发布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加大Y相关部门对违法信息的监管难度。对突发事件,若无法及吋有效应对,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威胁社会安全。研究网络中的信任问题,有助于从制度管理层而对症下药,找到政府公信力滑坡的症

8、结,抑制谣言滋生,缓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促进重建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最后,网络社会是一个结构性风险社会。黄少平、S本瑞:《网络社会学一一学科定位与议题》,中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2010年6月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透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