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

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

ID:22919222

大小:3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_第1页
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_第2页
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_第3页
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_第4页
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才发: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宋才发*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实现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农业政策调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获得成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史上,它率先为农村社会改造闯出了一条新道路,对苏联社会历史的发展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一、土地革命及土地国有化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是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先决条件。只有实施土地革命,满足农民最起码的愿望和要求,方能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苏俄土地革命的社会主义阶段是从1918年夏季成立贫农委员会开始的

2、。6月11日列宁签署了组织和武装贫农的指令,决定在农村建立贫农委员会。仅半年时间就成立了3万个贫农委员会,它成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农村的支柱。他们没收了富农多余的5000万公顷土地,实行重新分配,将土地交给缺地和少地的贫农中农使用;将剥夺的富农多余的机器、农具和耕畜,一部分交给农业公社和租赁站支配,另一部分则分给缺少机耕农具的农贫农还从富农没收的谷物中得到种子和口粮。这就为农业有可能持续发展,并为在苏联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条件。但是单纯把土地交给农民还不是出路,农民的大多数仍然摆脱不了困境。列宁认为

3、,仅仅满足农民最起码的土地愿望,至多只是一种让步政策,因为平均分配土地并不意味着在农村确立社会主义关系。然而布尔什维克党乂必须迈出这样的第一步,下一步才能帮助农民在现实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如果企图不经过必要的过波阶段,立即“命令”在农村中实行“社会主义”,那就是用“布朗基主义歪曲马克思主义”。还在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第二天,列宁就作了土地问题的报告;企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农民渴望己久的《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刻毫无报偿地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一切皇室、寺院和教堂的土地,连耕畜、农具、庄

4、园建筑等,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1918年1月27日又公布了《土地社会化法令》。法令重申废除一切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和全部私有农具交给苏维埃政权机关处理。这两个法令宣布的“土地私有权永远废除,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的国有化原则,为土地使用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国有化是建立集体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手段;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土地国有化则是建立土地全民所有制的手段。列宁指出,全部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就不仅获得了地租的权力,而且完全由社会主义国家机关规定全国共同的

5、土地占有和土地使川的规划。因此,土地国有化,增强Y无产阶级在农村的经济阵地,堵死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农业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这一点正如列宁所说:“穷乡僻壤的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布尔什维克主义,最终地证明了国内己经没有一种力釐能够反对布尔什维主义。”;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平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宄生导师。《列宁全集》,人K出版社第1版,第28卷,第284贝从“共耕制”到“合作社”的战略转变列宁最初认为“只有共耕制才是出

6、路。”1920年之前,列宁在农业改造方面思考得最多的是“共耕制”问题。共耕制的特点是:不仅土地国有,而且农具、牲畜和其他劳动资料均为公有,集体劳动,统一分配,单一层次的、大规模的集中经营。列宁曾称这个战略为帮助农民走向公有化的“计划(或方法、制度)”,即“直接过渡”的战略。这个“战略”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土地国有化》、《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也讲过“合作社”,但这个“合作社”是以共耕制为基础的,它与列宁晚年所讲的“合作社”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社会化

7、的思想,是主张用“一大二公”、共耕制对农民实行引导。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列宁的农业合作化战略决策。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立即把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实行共耕制提到FI程上来。1918年3月,他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利用废除了土地私有制的城市工人与贫苦农民的联盟,利用关于由小农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代表站在无产阶级方面的农民的现代理论家把这种形式称为土地社会化)的法令,以便稳步地过渡到共耕制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农业。”1到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这种战略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宁曾把共耕制当

8、作当时摆脱凼境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但共耕制实施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和要求,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提高,生产投资及其实际费用普遍高于其他农户的平均水平,而且集体农庄也没有对农民提供帮助,更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通过实践的检验列宁逐渐发现共耕制的弊端。1919年底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不应是“人工制造的”、“温室里培植出来的”,其优点“不在于它领取公家的补助金”,而在于“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下用共产主义方法经营农业”,并且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