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ID:22914175

大小:25.5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1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_第1页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_第2页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_第3页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_第4页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2016-08-06  肿瘤标志物  转自 fy5878150修改微信分享: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随着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肿瘤防治成为医学、生物学以及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也是群众性防治、知识普及的重点。基础知识1.什么是肿瘤?    肿瘤一词在医学专著中的定义为:“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与受累器官的生理需要无关,不按正常器官的规律

2、生长,丧失正常细胞的功能,破坏了原来器官结构,有的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危及生命。”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则是一类恶性肿瘤。2.肿瘤的发生因素有哪些?    影响肿瘤发生的因素包括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体外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如接触电离辐射能增加肿瘤发病率等)、化学因素(如染料工厂中工人接触多量苯胺可导致膀胱癌、钟表厂工人因吸收了产生荧光的放射性物质镭和钍而发生骨肉瘤等)、生物因素(动物的白血病、淋巴瘤和肉瘤以及人类的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均与病毒感染有关)等。体内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少数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或神

3、经节的神经母细胞瘤具有明显的遗传性)、性别因素(生殖系统、乳腺、甲状腺、胆囊的癌瘤多见于女性;而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则多见于男性)、年龄因素(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肉瘤多见于青年人,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则多见于幼儿)及机体的免疫状态(肿瘤常发生在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的宿主)等。3.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具备以下一些特征:由肿瘤细胞产生,并可在血液、组织液、分泌液或肿瘤组织中测出;某一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应该在该肿瘤的大多数病人中检测出来;临

4、床上尚无明确肿瘤证据之前最好能测出;肿瘤标志物的量最好能反映肿瘤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治疗效果、预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符合上述各项特征。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绝大多数不但存在于恶性肿瘤中,而且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但在恶性肿瘤病人中明显增多。故有人将肿瘤标志物称为肿瘤相关抗原。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目前还没有特异性很强的肿瘤标志物,已经发现的应用于临床检验的肿瘤标志物有l0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分成以下几大

5、类:肿瘤胚胎性抗原,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相关抗原,如CAl25、CAl5-3、CAl9-9;酶和同工酶,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如Cmyc、ras、p53、Rb;血浆蛋白,如β2-巨球蛋白;激素,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降钙素;细胞代谢产物,如脂质相关涎酸;微量元素,如砷、铜、铁、硒、锌。检验项目及正常参考值见表l0—1。表10-112种肿瘤标志物参考值    注:各医院所用仪器不同,方法不同,各指标的参考值也可能不同,具体情况详见各医院报告单专家解读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

6、igen,CEA)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由Gold和Freedman于1965年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分子质量为22ku的多糖蛋白复合物,45%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细胞所合成。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肠道憩室、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CE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率较低。98%的非吸烟者CEA<5

7、ug/L,吸烟者中约有3.9%的人CEA:>5ug/L。肾功能异常时也可轻度上升。    CEA连续随访检测,可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后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也可用于对化疗病人的疗效观察。2.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由Bergstrandh和Czar于1956年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的。AFP是一种在电场中泳动于α-球蛋白区的单一多聚体肽链的糖蛋白。分子质量平均为70ku,含糖4%。    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AFP浓度常明显升高,但也有部分病人AFP并不升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AFP浓度有不

8、同程度的升高,其升高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损伤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时,肝细胞便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随着受损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