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

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

ID:22913938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1

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_第1页
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_第2页
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_第3页
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_第4页
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士与中国现代新闻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阶层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士”。他们的知识水准一般超过同时代其他阶层,他们对社会的大理由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时代。近代以来,随着科举的废止,士阶层的存活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现代新闻业。在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下,士阶层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文化,他们对中国未来道路又有了新的见解,并通过现代新闻业传播他们的思想。 

2、 关键词:  士 现代新闻业 《申报》 史量才  钱穆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中国的知识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在《国史大纲》里说“中国史之演进,乃由士之一阶层为之主持与领导。此为治中国史者所必当注意之一要项。”   在中国历史上,“士”的身份类似于今天的知识分子,他们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他们关注的范围又有一定的超越性,他们追求一些普遍的价值,比如平等、公正、和平等,并秉持这些价值批评政治和社会。《论语》里有数次提到土,但全篇对士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孔子在回答樊迟关于判

3、断士的标准时,认为“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接着还论述另外两类次一等的士的标准。士阶层对一些时代大理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孔子的弟子曾子提出了士的使命,他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认为士应主动承担起振兴天下的大任,不必一定要等到有贤明的君主出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在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关于士阶层究竟扮演着一种什么角色,对当时的时代产生过什么影响的理由,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的论文集

4、《士与中国文化》一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该书从春秋时代开始,论述了士在中国历代王朝的存活状态和士阶层思想的演化,他认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废止是一个最有象征作用的年份,它标志着士传统的终结。余英时还认为,士的精神气质并没有终结,它以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知识阶层身上体现出来。  在科举废除的1905年,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一批现代报业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一部分传统士人失去了往日谋生的手段,就以报业为生,成为职业报人。同时他们身上有很明显的“士”的烙印,他们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以国家和民族的

5、振兴繁荣为己任,这一点使中国的现代报业呈现明显的特点。本文以民国时期比较有影响的《申报》为例,分析“士”的传统对中国现代报业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精神气质的影响痕迹。  铎:士对新闻业的认知  《论语》里记载仪封人对孔子的学生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铎”就是一种铜质木舌的铃子,仪封人以“铎”喻孔子,寓意孔子将代民众发声,以言论教化民众。此后“铎”的这种寓意深入人心,熟读四书的晚清的士人从这里找到了情感的共鸣,他们认为报纸的功能也类似于“铎”,而不是一

6、种单纯的信息工具或经济产业。  美查等人于1872年创办《申报》后,希望实施本土化和商业化战略,全部请华人主持,他曾告诫主笔们:“慎勿评品时事,臧否人物,以缨当世之怒,以取禁止之耻。”但美查的告诫并没有得到遵守,当然美查也没有刻意阻挠编辑们的言论,随着《申报》的发展,它的评论越来越多,并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切,以发挥“铎”的功能。晚清一个时期《申报》曾以“金口木舌”  (一种以木为舌的铜铃)为报徽,并把这种“金口木舌”制成徽章,分发给报社同人佩戴。“铎”渐渐成为《申报》同仁的一种自我期许。  1875年《

7、申报》刚刚创办3年,当年1月24日《申报》曾发表一篇题为《论新闻日报馆事》的评论,支持民间创办新闻纸,对清政府压制新闻事业表示不满:“夫民间创设新闻纸,难免犯君宫之语,君隔九重或尚不知,官则未有不知者,一旦大肆威虐,重则封闭,故民间亦不敢冒罪开设也。近因通商开市,香港设华字新报三馆,于上海开设华字新闻一处,主笔系华人,而馆主为西人也。至于汉口新闻馆,内无西人,甫开即关闭矣!”1876年,《申报》对当时轰动一时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表评论,抨击了清朝的司法制度,倡议中国引入西方的司法制度:“因此案(指杨乃

8、武案)不禁有感于西法也。西国之讯案有陪审多人,有代审之状师,有听审之报馆,有看审之万民。……中国立法,为何不着各官听讼公堂。公堂者大堂也。应欲百姓周知,不至全民有冤耳。”《申报》光绪二年(1876)一月十七日所报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一个典型的民间冤案,《申报》从一开始就积极对此案进行报道。这个评论是《申报》实现“铎”的新闻理想的具体行动,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申报》批评时政所秉持的“道”,其已经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或当朝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