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09698
大小:13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01
《第三章 效用论.ppt.convertor》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一、效用1、含义: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第一节效用论概述2、特点:1)主观性2)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二、效用大小的衡量:1、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是指用1,2,3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效用是可精确度量的;效用是可加减的。特写:效用的衡量在19世纪,一些哲学家相信,消费物品和劳务所获得的福利或效用确确实实是可以衡量的。他们的想法是,把人放在某种机器上,让他吃1个馅饼,然后从机器的计量表上读到他从这个馅饼中所获得的“快
2、乐”或效用的数量。但是,由于这样的机器至今仍未制造出来,因而效用是无法衡量的。效用的大小是无法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2、序数效用(ordinalutility):是指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1、基数效用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1)总效用(total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用TU表示。总效用函数:TU=f(Q)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吃面包的故事:面包(块)总效用0011222232843
3、2534634733(2)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MU表示。公式:回顾吃面包的故事:面包(块)总效用边际效用00 1121222210328 432 534 634 733 图示:总效用、边际效用变动规律34TUMU当∆Q趋于零时,例如:效用函数为TU=Q+Q,求消费量为5个单位时的边际效用。2解:=2Q+1=2*5+1=1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
4、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注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种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3、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增加一单位货币所增加的满足假定消费者收入一定时,其中每一元钱产生的边际效用对该消费者来说是相等的,即每一元钱同等重要。四、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原则1、定义:——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相对静止状态。2、假设条件:货币收入一定市场价格既定面包(块)总效用边际效用00/11212222103286432453426340733-1设每块面包2块钱,每块钱的边际效用是2
5、所买面包数量应满足:MU=P٨或MU/P=٨P1·X1+P2·X2=I…………(1)…………(货币的边际效用3、均衡条件(1)当消费两种商品时,均衡条件为:P1·X1+P2·X2+…+PnXn=I…………(1)…(2)即: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并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2)当消费n种商品时,均衡条件为:五、消费者需求曲线面包(块)总效用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面包的价格00/2>611212262221025328623432422534221634020733-12/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
6、需求曲线引发我们的思考: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价值悖论: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MU/P=٨MU/٨=P五、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定义:是指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注:消费者剩余只是消费者一种心理感觉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是消费者愿意对某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OQP1APd=Pd(Q)P2P3P0PDq1Dq2DqiQ0BCDE图3
7、-28消费者剩余(b)令反需求函数为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或者说,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是以货币衡量的消费者从购买并消费某种商品中获得的净福利,可以估量消费者从交换中获得的好处。用图表表示消费者剩余购买量(个)愿付价(元)实际价(元)消费者剩余(元)15142413331242115110合计155101求当P=1/12,q=4时,消费者剩余。练习:解: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一、序数效用论的假设完全性:消费者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都可以排序。可传递性:对于任意的商品组合A、B和C
8、,如果A比B好(至少是B不比A差),B比C好,则A一定比C好。非饱和性:消费者更偏好于数量大的商品组合。二、无差异曲线(indiffer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