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07708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1
《法治经济与法治政治——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对政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法治经济与法治政治——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对政治【英文标题】EconomyRuledbyLaenttotheReformofthePoliticalSystemGainedfromEngels’LudanClassicalPhilosophy【内容提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需要相应的法治政治。法治政治由其精神要件、实体要件、实践主体要件构成;而法治政治的模式应该充分体现权力制约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和党的领导原则,有利于依法治国、克服权力腐败,有利于党政分开、改善党的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优选之路应从简政放权着手,有领导有步骤的进行
2、。【英文摘要】Marketeconomy,yruledbylaajorparts:spiritalpart,substantialpartandpracticesubject.ThemodelofpoliticsbodytheprincipleofthecheckofpounistPartyofChina,favorabletotherunningthestatebylap;nbsp;poprovingtheleadershipofthePartyandtothedivisionbetent.Thebestistostartplify
3、inggovernmentandlooseningpoyruledbylaw/politicsruledbylaw/spiritualpart/substantialpart/principlepart【正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初,是恩格斯晚年的成熟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列宁认为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1](P310)该书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详细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历史唯物
4、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发展是受内在规律支配的自然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等。这些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之一,[2](P776)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应是渐进的发展过程,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动力源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法治经济需要法治政治。一、政治体制改革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
5、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此都供认不讳。恩格斯在文中指出:“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愿望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3](P251)恩格斯又指出,政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发展具有同向、逆向和交叉作用。“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4](P701)因此,政治制度要促
6、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革,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4](P164)“现行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4](176)。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贯主张。但是,在现实党的改革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却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不统一,存在一些错误认识:1.“缓行论”。有些人以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触及许多人的利益,
7、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改革要“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为借口,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会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稳定大局”、从而变“慎行”为“缓行”,甚至“不行”。2.“先后论”。有些人认为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先政治体制改革,后经济体制改革”,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在于“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得出“中国应先经济体制改革,待其完成之后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结论,从而把政治体制改革推得遥遥无期、把困难留给后人。3.“溶于论”。有些人主张把“政治体制改革寓于经济体制改革之中”,无需着力进行。4.“同
8、步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应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这种观点看似合理,实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关系原理,因为政治与经济不具有对等性、并发性。5.“休克论”。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改革应付的代价,“俄罗斯为建立民主制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