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

[法律资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

ID:22905171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法律资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_第1页
[法律资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_第2页
[法律资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_第3页
[法律资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_第4页
[法律资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资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利益平衡机制  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是通过赋予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作品的专有权利而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科学、文化和艺术的进步与繁荣。维护著作权人与传播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这一精神并没有发生变化。网络环境下使用、传播作品以及技术措施的保护行为,在处理著作权保护与信息传播的关系上,仍然适用利益平衡原则。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扩张要求限制著作权  在网络空间,著作权人权利的扩张与使用者网上利益的保护的相对滞后,导致网

2、络空间围绕作品的权利义务配置处于失衡状况。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为例,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第1款、第45款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或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是著作权侵权行为,应承担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但是,著作权法却没有对此种权利规定任何限制性措施。在实践中,那些带有公益性质的网络传输行为,如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内部网络传播数字化作品的行为,以及提供基础技术

3、性服务的电信运营商传输数字化作品的行为,自然不能视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因特网上的知识产权:对一些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一样:“由于数字技术和数字技术使用方式的出现,改变了我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方式,这种平衡出现了问题。我们获取版权作品越来越受到合同的制约,这将影响版权限制和例外的实施,也将影响旨在维护消费者权利和公共利益的版权体系传统的调节机制。”著作权人可能通过合同、加密或者其他技术来限制他人接近数字作品,或者以他人难以接受的条件来阻止他人接近与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著

4、作权人的利益与用户合法使用作品的利益如何平衡,就值得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重构利益平衡机制,确实是信息社会中研究著作权法时值得重视的问题。  就网络空间著作权法实现的利益平衡而言,总的原则是因权利扩张而增加对权利的限制性规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技术措施与合理使用的协调。在网络空间著作权立法方面,美国DMCA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2003年提交美国国会讨论的《数字媒体消费者保护法》《增进作者利益且不限制进步或网络消费需求法》即有这方面规定。其中,前者除了对技术措施的生产者或者发行者施加了对消费者的告知

5、义务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外,扩大了合理使用的适用范围,将“为促进有关技术措施的科学研究”以及“如果对技术措施的规避并未导致侵犯作品著作权”纳入侵权的例外情形。后者则将合理使用的范围从传统的复制和录制,扩大到包括模拟和数字传输。又如,欧盟《关于信息社会著作权和邻接权的指令》为以教育和教学为目的的行为规定了一些例外与限制。仅以复制权而论,根据该指令第5条的规定,包括私人拷贝、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机构实施的复制行为,广播组织的临时录制等。这些对著作权进行限制的措施,就是为了重构网络空间中的著作权

6、法的利益平衡机制。  我国著作权法在增加信息网络传播权、技术措施和权利信息管理等规定的同时,却没有增加相应的权利限制措施方面的规定。从理论上说,法律赋予了著作权人在网络空间的新权利,却没有相应地赋予网络作品传播者和使用者新的使用权利,著作权法就明显存在失衡现象。我国著作权法在进一步完善时需要重视对网络消费者利益的维护。因此,增加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技术措施等的限制是当务之急。这是著作权法的平衡精神从模拟空间自然延伸到虚拟空间的必由之路。  从公共信托角度认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5  学者迈约恩·赖安

7、从公共信托原理的角度,探讨了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及其利益平衡问题。公共信托原理在著作权法中具有适用价值,是因为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具有固有的社会化性质,它既是个人智力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因而社会公众对这种特殊的信息资源也具有实质性价值和利益。公共信托原理可以从古老的《查士丁尼法典》的主张“根据自然法,这些东西是属于所有人的公共财产:空气、流动的水、海洋等”找到渊源。从起源上看,它主张,一些资源如适于航行的水下土地是公众固有的公共财产,由于它对于接近航行的水以及未被独立开发的土地是如此重

8、要,它应该作为特殊的考虑,置于公有物之中。公共信托原理在美国被认为是作为涉及到公有资源所有权的现代法律概念的基础和框架。美国相关的一些判例表明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国家有义务以便利公众使用的方式,使用这些资源。它也自然地隐现了关于信息资源中的公众权利和私人权利的讨论。根据公共信托原理,公众在信息资源中拥有一些私人财产利益的合法形式。信息可以被看成是公共信托资源,将其适用到著作权法领域,对理解著作权法中保障公众接近作品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从信息产权的角度看,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一种信息,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