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科技博览区

[工学]科技博览区

ID:22898061

大小:12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1

[工学]科技博览区_第1页
[工学]科技博览区_第2页
[工学]科技博览区_第3页
[工学]科技博览区_第4页
[工学]科技博览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学]科技博览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首个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建成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我国首个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应用示范系统在该校研制成功,并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系统使用的核心技术芯片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与传统的正弦波无线传输技术不同,脉冲无线电超宽带是一种利用极短时间的脉冲(十亿分之一秒以下)携带比特信息的无线传输新技术。这种传输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功耗、低复杂度和低功率谱密度等突出特点,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 2007年,中国科大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课题

2、“超宽带SoC芯片设计及组网试验”。经过三年的努力,课题组完成了超宽带集成技术研究和关键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开发,实现了超宽带无线接入与互联的组网应用示范。科研人员首次将超宽带低位宽取样接收方法实际应用于接收机设计,研制成功核心芯片。这一技术针对脉冲宽带信号的特点,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种低精度转换信号的接收方法,大大降低了脉冲宽带信号的接收难度和系统功耗。这是脉冲超宽带技术走向工程实现的一个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通信领域国际权威刊物《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通信汇刊》和《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无线通信汇刊》上,受

3、到广泛重视。  据专家介绍,该项技术在通信、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来的电视机、显示器、多媒体终端等设备,都有可能安装超宽带芯片而实现无线连接,不再使用复杂的信号线对设备进行连接。在接下来承担的国家宽带无线通信重大专项的研究中,中国科大科研人员将在工程化和标准化方面继续攻关,以推动我国超宽带技术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超级病毒的概念炒的很热,但是实际上早在4800万年就有可以让蚂蚁变为僵尸的真菌了。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僵尸蚂蚁”的证据。一种生活

4、于4800万年前的真菌能够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改变和控制蚂蚁的行为,使其变成自己的傀儡,直到蚂蚁最终死亡。  这种真菌学名为“Ophiocordycepsunilateralis”,其恐怖之处的证据发现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附近梅塞尔化石坑的树叶化石上,这些树木大约生活于4800万年前。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寄生真菌早在远古时代就已进化出控制自己所寄生的动物的能力,甚至比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时间还要早。  目前,这种真菌仍然存活于地球之上,通常寄生于木蚁身上。木蚁返回树冠蚁穴前,经过森林地被物时通常会感染这种寄生真菌,其行为

5、从此就会受到真菌的控制。真菌在蚂蚁体内不断生长,并释放出化学物质影响蚂蚁的行为,使其成为“僵尸蚂蚁”。一些“僵尸蚂蚁”从此离开自己所在的蚁群,独自在外流浪,寻找新鲜的树叶。  被真菌控制的“僵尸蚂蚁”从此不再有自己的行为和生活,而它们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最痛苦、最恐怖的。在生命的最后几小时内,“僵尸蚂蚁”会爬向自己所处树叶的下方,用下颚死死地咬住树叶的中央叶脉,从而将自己困死于树叶之上,同时寄生的真菌也被锁定于树叶之上。这片树叶就成为了“蚂蚁坟墓”。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大卫-休斯介绍说,“全部都是如此。在一平方

6、米的范围内,你或许能够找到20到30个‘蚂蚁坟墓’。它们通常都处于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树叶之上,在死亡前会紧紧地咬住树叶的主叶脉。”  在树冠上或在森林地被物上,这种真菌无法成长。但是,“僵尸蚂蚁”通常会死于两者之间的树叶上,也就是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树叶,但未达到树冠的高度。这种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最适宜真菌的生存。“僵尸蚂蚁”死亡后,寄生真菌就会从其头部长出萌芽,产生孢子并于夜间“发射”到森林地被物上,从而再感染其他的蚂蚁。  由休斯领导的科学家团队注意到,被感染的蚂蚁死亡前会用尽所有的力气死死咬住树叶,它们如此用

7、力从而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最后的印迹。它们用自己的下颚在树叶上产生的小孔形成了一个十分特别的咬痕,呈清晰的哑铃形状。  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出版的《生物学快报》杂志之上。在研究报告中,科学家们介绍了他们是如何从大量的记载被昆虫、真菌和其他生物体破坏的树叶的图片数据库中发现这些证据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幅4800万年前生活于梅塞尔地区的树叶的化石图片。图片显示,这种特殊的“死亡之握”印迹来自被感染的“僵尸蚂蚁”。在4800万年前,梅塞尔地区正处于亚热带森林地区。  休斯表示,“现在,我们把它看作是行

8、为控制的首个案例,也许是能够被发现的唯一证据。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行为控制虽然很强大,但却很短暂,一般不会留下永久的印迹。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寄生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不只是杀死宿主,而是要先控制宿主的大脑和肌肉,然后再杀死它。在所有的寄生生物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化出操纵宿主行为的能力。”  科学家们目前还未弄清楚寄生真菌究竟是如何控制被感染蚂蚁的,但他们知道寄生真菌向蚂蚁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