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96547
大小:8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1
《七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 : 尝试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 : 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三个人物的性格,体会农民及孩子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和分析《社戏》中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体会景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好处,一同分享作者童年与乡村少年玩耍的乐趣; 2、简要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等人的性格特征,归纳文章主旨;
2、3、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难点: 1、(1)看戏时间;(2)平桥乐土、寻船周折等与赵庄看戏的关系(铺垫);(3)有关京剧的常识(例如,老生、小旦、小生、老旦等,学生缺乏积累);(4)由于作品容量大,所以课时紧,任务重:既要培养学生默读、速读、朗读的能力,又要训练思考、理解及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 2、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设想 : 兴趣教学:教学中紧紧抓住“看戏”这条线索,紧紧扣住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出童心童趣——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初一小学生,讲课一定要适合初一学
3、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谈话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要委婉,调动阅读作品的兴趣。 写作设计 : 抓住这次学习典范作品的极好机会,安排一次“回忆童年往事”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人生的感情,进行团结、友爱、诚实等品质的自我教育。 教具准备 : 1、黑色识字板儿(长20cm 宽10cm)10面 2、竹笛1支 3、彩粉笔若干 4、小黑板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解题 1、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好,今天,我带领大家一同去鲁迅的故乡,看一场‘戏’去,好吗?” 2、板书课题:《社戏》 板书作者:鲁迅 3、回忆鲁
4、迅: (1)我们想去鲁迅的家乡去看戏,那鲁迅家乡在哪里呢?(浙江 绍兴) (2)(小黑板填空): A 1881—1936 B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 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事散文 —《朝花夕拾》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接触《社戏》: A体裁:小说 这篇小说写得也很精彩。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文中的“我”叫什么名字?(
5、迅哥儿)这个人物是根据童年“鲁迅”的经历而虚构的。 B 写《社戏》时,作者已经多大年纪了?(结合文后的暑期推算) 1922-1881=41(岁) C 看戏的往事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因为“我”当时十一二岁,而写《社戏》时已经41岁了,因此已过去41- 11= 30年了。 D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而往事却历历在目。从回忆中,作者有着哪些深刻感悟呢? 二、揭示全课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
6、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三 明确本节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探讨第一部分——“平桥乐土”的内容和作用。 四 课堂达标 (一)给作品中的生字,在原文的生字旁边注音,重要的词语稍加注释。 (二)检查预习情况,用黑色识字板展示:(24个) 惮 踱 颇 撮 楫 棹 伊 归省 行辈 絮叨 撺掇 凫水 潺潺 踊跃 自失 弥散 蕴藻 漂渺 宛转 悠扬 喝采 罗汉豆 旺相 桕树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找出段落的起讫: 教师提供下列情节—— 平桥乐土 寻船周折
7、 夏夜行船 赵庄看戏 (1~4) (5~9) (10~13) (14~21) 月下归航 偷豆吃豆 偷豆余波 往事难忘 (22~23) (24~30) (31~39) (40) (四) 阅读“平桥乐土”部分 1、什么是社戏? (“社”中每年所上演的“年规戏”。) 2、看戏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 (浙江省 绍兴城外 鲁镇附近 平桥村的临村——赵庄) 3、陪我看戏的是哪些小朋友?他们待我如何? (1)双喜、阿
8、发、桂生等一群小朋友 (2)(A)伴我游戏 (B)钓虾、放牛 (C)陪我看戏 ——友好、亲密 4、平桥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