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

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

ID:2287584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_第1页
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_第2页
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_第3页
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_第4页
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生态学角度讲景观设计景观学在我国是新引入的一个设计学科。它使我们在规划、设计时,能更好地树立这样一个概念: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地理、交通、水文等学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某湖景观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景观设计。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而是利用生态设计,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生态设计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它更加重视的是地球的生存能力,和传统的设计理念想比,它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越性,比如它和科学技术综合,

2、改造人类的居住环境。这样,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某湖位于无锡新旧运河交汇处,近临黄埠墩,地块总面积16.88公顷,其中预留城市发展用地3.1公顷。1景观生态学的原理1.1关于斑块的基本原理1.1.1斑块尺度原理。一般来说,只有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才有可能涵养水源,联接河流水系和维持林中物种的安全和健康,庇护大型动物并使之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并允许自然干扰(如火灾)的交替发生。总体来说,大型斑块可以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特别是一些特有物种只有可能在大型斑块的核心区存在。对某一物种而言,大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不过小斑块也可能成为某些物种逃避天敌的避难所。1.1.2斑块数目原

3、理。减少1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1个栖息地,从而减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增加1个自然斑块,则意味着增加1个可替代的避难所,增加1份保险。一般而言,2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所必须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则对维护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1.1.3斑块形状原理。一个能满足多种生态功能需要的斑块的理想形状应该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及能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边缘触须和触角。圆整形的斑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边缘圈的面积,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核心区的面积比,使外界的干扰达到尽可能地小,有利于林内物种的生存。但圆整的斑块不利于同外界的交流。1.2廊道的基本

4、原理1.2.1连续性原理。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景观的功能流受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结构称为廊道。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廊道必须是连续的。1.2.2廊道的数目原理。假设廊道是有益于物种空间运动和维持的,则2条廊道比1条要好,多1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1.2.3廊道宽度原理。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廊道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但起不到维护保护对象的作用,反而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条件。1.3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原理1

5、.3.1景观异质性原理。景观本质上是一个异质系统,正是因为异质性才形成了景观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才导致了景观的演化、发展与动态平衡。一个景观的结构、功能、性质与地位主要决定于它的时空异质性。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保证景观稳定的源泉。1.3.2景观多样性原理。景观多样性表征不同景观间的差异,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多用于不同景观间的比较。结构上表现为类型多样性(typediversity)、斑块多样性(patchdiversity)和格局多样性(patterndiversity),功能上表现为干扰过程、养分循环速率、斑块稳定性

6、和变化周期等。实际工作中常用多样性指数来描述景观多样性,而用得较多的是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1.3.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关系。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景观异质性的存在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一般来说,景观异质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保持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反过来讲,景观多样性的保存也有利于景观异质性的维持。2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则通过某湖的规划设计理念可以看出生态规某湖规划设计原则应至少满足如下几点内容:2.1以生态性为规划设计理念,结合艺术性和多元性规划设计以开放性、经营性、功能性、生态性、多元性、艺术性规划设计的理念为原则,其中以生态性、多元性、艺术性为要

7、点。在“生态性”理念指导下,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作为宗旨,充分利用本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保证一定比例的植物用地面积,营造以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环境相辅相成的气氛,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人与自然沟通的绿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考虑生态保护的切实效益,控制游客数量。在充分尊重现有场地肌理的基础上,以生态恢复手段为主,结合各种必要的人工生态措施完善区域内的自然生态体系,使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呈现典型原生态的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