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

ID:22871551

大小:9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伯牙绝弦》执教者郄志敏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文本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注重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

2、插图了解文句大意,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

3、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操练2分钟一、导入揭题3分钟古文化如璀璨的珍珠,熠熠闪光。瞧,这颗颗珍珠,你能将它收入囊中吗?  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1)海内存知己,()(2)桃花潭水深千尺,()(3)又送王孙去,()(4)有朋自远方来,()(5)士为()者死。  请任选一句填空。相机提问:第(2

4、)句作者是谁?第(4)句出自哪里?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伯牙绝弦》,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伯牙绝弦。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描写知己朋友的诗句填空,并说说自己收集的其

5、它相关诗句。学生听故事本环节的设计从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句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带着问题去读书。二、初读感知6分钟1.解题设疑提问:同学们看了题目之后你读懂什么?哪个同学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提示:根据注释提示解释文言文,我们还要学会用大家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人听起来更加明白!读了题目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师:自由、大声读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师:读通顺了吗?

6、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4.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法并标出节奏。  5.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提问:文言文只会读行吗?还应该怎么样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多读文章,不但能读顺文章,还能读懂它的意思和感情。  学生读课题,读准“弦”字(xián琴弦),解释“绝”字(断绝)——。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针对课题质疑:伯牙为谁绝弦?——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学生试着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个人展示读。学生思考回答“书读百遍,

7、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三、精读感悟10分钟1、自读自悟。  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

8、”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2.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