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思想.doc

哲学与思想.doc

ID:22868975

大小:48.2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1

哲学与思想.doc_第1页
哲学与思想.doc_第2页
哲学与思想.doc_第3页
哲学与思想.doc_第4页
哲学与思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与思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与思想哲学和思想不能分开,这是人们长期以来确信不疑的,但是,海德格说,思想根本不需要哲学,没有哲学的思是真正的思,哲学的终结,意味着思的开始。当海德格说科学不是思时,人们已经大吃一惊,如今似乎要说哲学不是思,岂非故意耸人听闻?当然不是的。认真的思想者从不大言欺人不过,他们想出来的道理,并不是不容反驳的,或者甚至可以说,我们说他们“认真”,正在于他们的道理总是“等待着”“反驳”,甚至“挑动着”“反驳”。任何的学问都有发问和回答两个方面,经验科学的重点在“回答”,而哲学的重点则在“发问”。哲学如果把重点

2、过于移到回答上来,要用确定的概念体系来固定地回答哲学的一切问题,就容易陷入形而上学,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经验教训,这个教训海德格总结得很好,他批评这个形而上学的传统,可以说是相当彻底的;但是,如果完全执着于发问,也会有另一个偏向,就是陷入怀疑主义,这也是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上,可以当经验教训吸取的。怀疑、否定到后来,就怀疑、否定到哲学本身。((西方的哲学,起源于古代希腊。哲学即“爱智”。按海德格的说法,“爱智”原指一群人,而后来变成一门学问,就糟糕了,成了形而上学。“爱智”能不能成为一门学问?古人认为是可

3、以的,所以才有哲学,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把它规定为研究第一性原则,以及后来被命名为“后物理学”,则是“爱智学”的一种发展。这就是说,“爱智学”的确可以不完全等同于“后物理学”。((然而,尽管哲学不等同于“后物理学”,但这个“meta”却是很重要的,是哲学不同于一般物理学的地方。海德格说,“meta”有超越的意思,这正是胡塞尔“先验主义”的一种解释。哲学在古人看来,是要研究那种在物理学研究之“后”还“剩下来的”问题和事,是物理学的“剩余者”,亦即胡塞尔所谓的“现象学的剩余者”——把各种自然科

4、学“抬出去”后,物理学为现象学“剩下”的“剩余者”。((我这里,把这个意思反过来说,所谓“某某”的“剩余者”,也就是“某某”的“多出来的东西”。剩余者为多余者。比起自然科学“多出来的”学问,就是哲学——“爱智学”。((还有什么东西是比自然还要“多”出来的东西?那就是“人”。“人”正是那自然所不能完全穷尽的那个“剩余者”、“多余者”。关于“人”的学问,正是那哲学、爱智学的核心部份。所以,古代智者提出的“人为万物之尺度”,被黑格尔称作“伟大的命题”,而苏格拉底(Socrates(强调的德尔菲(Delphi(

5、神庙墙上的格言“认识你自己”成为西方哲学开创自己的新时代的标志。同样,这也就是胡塞尔所努力提倡建立一门人文科学的根据。((关于“人”的科学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古代智者时代对“人”的理解,是自然的一个部份,“人”亦为一“物”,只是有“某种特殊属性”的自然。譬如,有感觉的,会说话的动物等等。有灵魂的动物也属于这个理解范围。苏格拉底把“灵魂”与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Uras(的“奴斯”结合起来,成为单一的、不可分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对立起来,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人”的本质属性为思想,即“人”比自然“多出

6、了”一个思想。((从此以后,思想成了与物质相对立的另一个实体;巴门尼德(Parmenides(那种思想与存在为一”的信念解释,哲学进一步分化为“唯物论”、“唯心论”两大阵营。((“思”和“在”这种二元的分立,近代在笛卡儿那里得到了哲学上的确定形态。“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已经将哲学的重心从“在”转向了“思”,人的存在,由人的思想得到证明。康德虽然反对这种证明方式,但他的哲学的重点仍在“我思”的维度之中,而以先天的范畴充实了我思的内容。“我思”为一种先天的、必然的制定规则作用。康德的全部知识论就是奠定在这个“

7、我思”的先天作用之上。((在西方近代哲学中,“人”的本质在于“我”,而“我”的本质在于“思”。人比自然多了一个“思”。哲学以“我”为对象;哲学以“思”为对象。哲学作为爱智学,本即是想问题、思和想的学问,因此,哲学是思想以思想自身为对象。多门经验科学以自然为对象,是对自然的思想;只有哲学是对思想的思想。所以,在黑格尔意义下,哲学是思想的思想,科学的科学。((然而,黑格尔的思想并不全在“我”的度中,而且同时还是在“他”的度中,因而也是在“在”的度中。思想不能当下直接把握自身,必须通过“在”、经过一番艰苦卓绝

8、的斗争,才能自己把握自己,因而对黑格尔来说,思想自身的把握,为一个辩证的过程。思想——人之本质,在“他在”中显现自身的过程,这就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哲学预先设立了一个活泼的、外向性的“精神”,先“他在”化而又期待、争取着向自身“复回”。这就是说,黑格尔设定了一个与存在可合、可分的绝对的思想,而胡塞尔则认定思想原就在生活的世界之中。作为剩余者的“思”,并不是概念性的“纯思”,而是非概念性的“纯心理”。纯思是抽象的;纯心理则是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