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ID:22860077

大小:81.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1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1.解释概念:1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2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3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生物标志化合物:4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

2、色荧光。5石油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凡具有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6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7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8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9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10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2沥

3、青: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的部分13成熟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深度。?? 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温度。?? 16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17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18TTI: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19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20石油热裂解: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小分

4、子,生成为较高氢含量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烃类,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21石油热焦化: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元素-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的固态残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干酪根也变得贫氢。22湿气指数:(C2~C4)/(C1~C4)的比值即为湿气指数。23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24生油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生油岩。25生油层:由生油

5、岩组成的地层。26生油层系: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具有相同岩性-岩相特征的若干生油层与其间非生油层的组合。27有效烃源岩:已经生成并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烃类的岩石。28含油岩系:包含有储集岩并含油油气的烃源岩系。29生物气(细菌气):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气体。30油型气:腐泥型有机质演化进入成熟阶段后形成的天然气。31煤层气: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32煤型气(煤成气):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33煤气发生率:从泥炭阶段到某一煤阶,每吨煤所生成的烃类气体的总量(体积)。34低熟油: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

6、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35氯仿沥青“A”:岩样未经稀酸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产物,称为氯仿沥青“A”或游离沥青。36总烃含量:从氯仿沥青“A”中分离出来的饱和烃+芳烃。37储集层:储集岩构成的地层叫储集层。38总孔隙度:岩石中全部空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39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有流体在其中渗滤的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40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项流体的渗透率,称相渗透率。41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42*岩石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7、43*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44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散逸的非渗透岩层。45初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46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层之后的一切运移,包括在储集层内部、沿断层或不整合面、油气藏调整和破坏的再运移。47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连通孔隙,裂缝,断层(垂向运移主通道),不整合面(侧向运移重要通道)。48优势通道:油气自然优先流经的二次运移通道,是有效通道的一部分。49输导体系:指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