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小麦品种(5)

国审小麦品种(5)

ID:22852714

大小:72.5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01

国审小麦品种(5)_第1页
国审小麦品种(5)_第2页
国审小麦品种(5)_第3页
国审小麦品种(5)_第4页
国审小麦品种(5)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审小麦品种(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01品种名称:川农19(区试代号:R88)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品种来源:黔1104A/R935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平均188.2天。幼苗匍匐-半匍匐,分蘖力强,苗叶常反卷、中裂,叶色深绿,腊粉重。株高80厘米左右,植株整齐,成株叶较直,株型略开张。穗圆锥形,短芒或曲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角质,较饱满。平均亩穗数23.0万穗,穗粒数39.2粒,千粒重42.8克。接种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白粉

2、病和赤霉病。2003年、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74克/升、78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3.1%、13.4%,湿面筋含量28.2%、28.8%,沉降值26.3毫升、25.8毫升,吸水率53.4%、54.1%,面团形成时间2.9分钟、2.2分钟,稳定时间3.4分钟、3.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20E.U.、227E.U.,拉伸面积75.7平方厘米、61.5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17.5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4.1%(极显著);20

3、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73.9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7.2%(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0.7公斤,比对照增产0.5%。栽培技术要点:立冬前后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1万~14万苗,在较高肥水条件下栽培。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南部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02品种名称:扬麦17(区试代号:扬01-116)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92F101/川育2

4、1526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平均210.2天。幼苗直立,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较松散,穗层欠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饱满度中等。平均亩穗数31.1万穗,穗粒数36.4粒,千粒重36.5克。抗寒性与对照相当,抗倒性一般。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慢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2003年、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7克/升、80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3.53%、14.58%,湿面筋含量32.1%、32.

5、0%,沉降值39.0毫升、38.8毫升,吸水率57.0%、56.8%,面团形成时间3.5分钟、5分钟,稳定时间3.5分钟、4.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75E.U.、450E.U.,拉伸面积73平方厘米、113.4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16.2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3%(极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04.2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0%(不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9.6公斤,比对照扬

6、麦158增产1.5%。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下旬至11月初,每亩适宜基本亩12万苗左右,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及穗期蚜虫。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淮南地区、湖北省的鄂北麦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田块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03品种名称:郑麦366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来源:豫麦47/PH82-2-2特征特性:半冬性,早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早1~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黄绿。株高7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穗黄绿色,旗

7、叶上冲。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9.6万穗,穗粒数37粒,千粒重37.4克。抗冬寒能力强,抗倒春寒能力偏弱,抗倒性好,不耐干热风,后期熟相一般。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田间自然鉴定,高感叶枯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5克/升、79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5.09%、15.29%,湿面筋含量32%、33.2%,沉降值42.4毫升、47.4毫升,吸水率63.1%、63.1%,

8、面团形成时间6.4分钟、9.2分钟,稳定时间7.1分钟、13.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62E.U.、470E.U.,拉伸面积110平方厘米、104平方厘米。属强筋品种。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9公斤,比高产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不显著),比优质对照藁8901增产7.2%(极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82.9公斤,比高产对照豫麦49号减产0.3%(不显著);比优质对照藁麦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