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

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

ID:22841539

大小:198.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_第1页
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_第2页
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_第3页
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_第4页
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晚清统治集团与清末新政的失败黎俊祥1,丁晓腊2(1.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安徽池州247000;2.庐江县第四中学,安徽庐江231500)[摘要]清政府挽救自身统治危机的最后一次努力——清末新政以其政权的崩溃而告终。晚清统治集团的整体衰败是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原因。清政府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有着强烈革新意向的领导集体,与此相关的,还有主持朝政者的分裂及普遍的平庸腐朽。[关键词]清末新政;统治集团;慈禧;载沣[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02(2008)04-0093-05

2、清末新政从1901年1月慈禧发动上谕开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历经十年。这十年来新政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西方汉学家费正清所言:“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十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1]398。从新政的成就来看,从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说其处于开创时期,未尝不可,但从清政府的政权来看,却恰恰在这十年间迅速崩溃。清政府旨在挽救王朝危机的变革为什么却导致自己的崩溃?史学界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权威危机、民族矛盾、内部纷争等均纳入人们的视野①,考虑到中国的早期现代化

3、发展是在外部危机的刺激下自上而下地强行启动的,因此从现代化的领导者晚清统治集团入手探讨其与新政失败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必要了。1改革缺乏英明的领导者改革者的道路是艰难的,其面临的问题比革命者的问题更为棘手[2]373。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来说,政府在现代化发展中一般都起着主导作用。现代化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与政府及主持改革的领导者有着密切关系。一个具有坚强的革新意识并且掌握实权的改革者对现代化的发展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德国有“铁血宰相”俾斯麦,俄罗斯有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有刚刚掌握实权的明治天

4、皇以及伊藤博文、山县友朋等人。而中国却恰恰缺少主持改革的强权人物。软弱的光绪皇帝在戊戌时期表现出强烈的改革意向,可惜的是这种改革意向和夺权意向混杂在一起,改革被慈禧轻易地废止,光绪失去其统治权直至其去世。庚子之役后因所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耻辱以及国家民族的严重危机,慈禧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革新愿望,迈开了革新步伐,开始实行新政。然而慈禧并不是一个可以引导清政府改革走向成功之路的统治者。说她是顽固派的总头子固然不妥,但就此认为她是一个改革家,也未免儿戏。她大半生都在政治权力斗争中度过,其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如何维护自身的权力、如何让

5、清政府免于灭亡,至于救亡图存不过是种副产品。如果帝国主义可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可以承认清王朝的存在,则大可以“结与国之欢心”。正如西方研究者所言:“不论从王朝利益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她都不是一个政治上谨慎持重的人,也不是一个目光远大的统治者。不说别的,但是她幕后操掌大权期间定期表现出的刚愎自用和恣睢暴戾的行为,以及她的身份和手腕所造成的派别倾轧和腐化堕落这些罪恶现象,就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清王朝”[3]50。慈禧对如何改革并没有明确的见解,她不过是具有了国家必须改革的意识。这一意识早在洋务运动就已存在,

6、对于晚清改革是有利的,但是仅仅具有这种非变不可的意识,并不能带来改革的成功。随着慈禧年龄的增大,其进取意识开始蜕化,敷衍塞责倾向愈来愈强。对慈禧评价甚高的胡思敬曾言:“庚子西巡以后,孝钦深自引疚,内惭其子,外恐无以服天下臣民。是时,年逾六十,忧患迭更,耄期亦将倦矣,于是推权政府不肯任功过,翼及身无事而止。”[4]1269。论者以为其采用立宪制,为粉饰臣民之要求,不为无理。“皖事出后,慈圣痛苦,从此心灰意懒,得乐且乐。近闻日俄联盟为最紧要之问题,领袖两次请单召,均未允,辞云:‘天气酷暑,王爷亦宜节劳’等语,所以领袖亦浩然长

7、叹。”[5]67除此而外,因为慈禧本身经历以及学识的限制,她也难以在政府改革的实际进程中起到较大的作用甚至“从来就不曾充当积极主动的角色”[6]139。如在新政向宪政过渡时期,慈禧本是“无主意”的[5]28-29,②但清廷中的诸多大臣向慈禧宣讲实行立宪政体的好处,使慈禧了解到立宪政体可以“安宇内,御外辱,固邦基,而保人民”[7]110,因此她于1905年7月在召见大臣时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泯灭,候调查结果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实行”[8]70,由此可见,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对立

8、宪政体为何物根本不明了,她从臣下那里得到的“尽是被歪曲了的糊涂观念”[3]238,而她就是在这种糊涂观念的引导下赞同了立宪的建议。又如在1906年的官制改革中,各种势力发生激烈冲突,慈禧难有主见,竟有“我如此为难,真不如跳湖而死”[5]29之语,其难以担当改革重任,可见一斑。慈禧既然如此,那么其后继者载沣又如何呢?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