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31544
大小:8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2018年度福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内容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福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2)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3)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木兰诗》)(4)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5)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9)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0)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和取舍中写尽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经》,也叫作《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
3、的是祖国,“鸿雁”喻指书信。C.《孔乙己》《藤野先生》分别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和《呐喊》。D.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在千里关山、万里寒沙中,在朗朗青天下,巍巍大地上,长城啊,你【甲】(A.挺立B.站立)在风雨中。你睿智而坚韧,是华夏的jǐ梁,承载着民族的尊严和希望!中华儿女对你的崇拜之情根深蒂固。长城呵,你是一部书,记录着多少王朝远去的背影?你是一首歌,吟唱出多少英雄悲壮的心声?,?【乙】(A.敬仰B.瞻仰)你的雄姿,即使千万遍,我也不nì烦。(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4、(2分)①睿()智②jǐ梁(2)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填写字母)。(2分)(3)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2分)你是一部书,记录着多少王朝远去的背影?你是一首歌,吟唱出多少英雄悲壮的心声?,?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4-5题。(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
5、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对这首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比喻新奇,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实写大海冰封、愁云密布的奇特景象。C.“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两句点明了饯行时间、地点及饯行原因。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动静结合,白红映衬,色彩鲜明。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6、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
7、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④尔”。(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注】①钱思公、谢希深、宋公垂:皆北宋人名。②僚属:官府的佐助官。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同舍生皆被绮绣 (2)腰白玉之环 (3)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4)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B.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C.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D.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8.把文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