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究

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究

ID:22813764

大小:93.8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31

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究_第1页
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究_第2页
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究_第3页
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究_第4页
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肥地名之争与古代合肥交通状况研宄摘要:合肥地名的由来历代学者虽观点不同,但都折射出合肥地区古代的交通状况。将合肥地名之争转化为江、淮关系和肥水、施水关系之争,探讨“合肥”地名由来与古代合肥交通相互影响的关系。关键词:合肥;江淮水运;肥水;施水;古代交通Abstract:Scholarsindifferenthistoricalperiodsmayholddifferentideasabouttheoriginofthename“Hefei”,buttheyanalyzedthisissuefromthec

2、urrentenvironmentalcircumstancesoftheirownperiods.ThustheideasreflectedtheancienttransportationsituationinHefeiarea.Thispaperregardstheargumentconcerningthename“Hefei”asa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YangtzeRiverandHuaiheRiveraswellastherelationshipbet

3、weenFeishuiRiverandShishuiRiver.Throughtheanalysisofthename“Hefei”,thispaperalsointendstomakearesearchonthetransportationsituationinancientHefei,anddiscovertheregionalstatusofHefeiinlocalarea.Keywords:Hefei;watertransportationinYangtze-Huaihearea;feishuiri

4、ver;shishuiriver;ancienttransportation中图分类号:K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6)-10-71(7)“合肥”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北2里,有固址)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今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①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继承了司马迁的这一称呼,“寿春、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②关于“合肥”地名的解释是从给《史记》、《汉书》开始的,因此《史记》、《汉书》的记载亦

5、成了后世史家解释合肥地名由来的文献依据。《史记》和《汉书》的两条记载稍有不同,《史记》称合肥为靠进“都会”寿春的“输会”,意指交通枢纽和以交通转运为主的商业城镇,《汉书》将合肥和寿春并称为“都会”,但其中包含的关于合肥汉代交通条件的描述是一致的,均指出合肥处于南北水运交汇之地、沟通江淮南北的交通运输线上的枢纽,拥有良好的运输条件。“南北潮”是“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庐州也”,即合肥南边的巢湖和北边寿春附近的瓦埠湖,更具体地指明了合肥的交通走向。关于合肥地名由来虽然历代学者观点不同,但有两个基本共识:一是均认同

6、地名的由来与水有关,二是基于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载,均认可在历史上的某些特定时期,合肥是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因为诸说都谈到了江淮之间如何通航的问题。由于肥水、施水均发源于合肥周边,而肥水北入淮河,施水南入巢湖,因此肥水和施水的关系即为江、淮之关系,合肥地名之争表面上看是关于肥水、施水是否相合,实则暗藏着关于古代合肥地区交通状况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合肥之所以成为“输会”的交通条件的探索。因此,合肥地名之争中折射出了对于合肥地区古代的交通状况的讨论,合肥地名之争实为肥水、施水即江、淮之间关系之争,因此地名之争转化为下

7、列两个问题:肥水的源流及古代长江、淮河之间的关系;“合肥”地名的由来。1“合肥”地名由来诸说我国南北分野以秦岭、长淮为界,东西沿海的浙、赣、闽中地区在古代泛称扬越之域,合肥所处的淮南江北的江淮之间地区,为我国古代中原与东南扬越的过渡地带。“合肥”一名的来历,自东汉始,历代有多种说法,但各派的着眼点均和“肥水”有关。“合肥”名称的来源问题实则和“肥水”的源流合二为一,古代学者在解释“合肥”名称由来时均会对“肥水”的源流加以叙述。③主要论说有以下几种:1.1夏水淮水相合说这一观点出自东汉学者应劭。《汉书?地理志

8、》“九江郡合肥”条目下,应劭注:“夏水出夫城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④,意指夏水与淮水在此相汇合,因此城名“合肥”。北魏阚?亦赞同此说。但夏水为古水名,传说因冬竭夏流而得名,故道在今湖北省沙市东南分长江水东出,不可能流到合肥,因此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批驳了这种说法,“川殊派别,无沿注之理,方知应、阚二说非实证也。”⑤也有学者认为应劭所说的“夏水”为“夏肥水”的简写,同时为“肥水”之误,清代全祖望《汉书地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