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13279
大小:12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1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1.平时的准备工作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1)家庭的安全措施•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加固水
2、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饮用水;•食品、婴儿奶粉;•急救医药品;•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现金、贵重品;•内衣裤、毛巾、手纸等。(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家庭成员的分工;•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用火器具等的检查;•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3、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积极参加防灾训练。2.抓住时机,科学避震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
4、,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3.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1)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
5、,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爬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
6、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5.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1)在家中怎样避震•特别提醒:——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俱边;——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7、;——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住平房的朋友: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炕沿下;——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2)
8、在学校怎样避震•特别提醒:——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在操场或室外时:——若在开阔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