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92006
大小:290.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言•经济学研究对象:资源:狭义:生产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广义:一切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自然资源的基本分类: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经济学中的资源=生产要素=经济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稀缺: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资源是稀缺的。•是否稀缺,可作出自由物品(或非经济物品)与经济物品的区分:•经济物品是有用而且稀缺的物品。经济物品是商品和资源(或生产要素):即:1、土地(可广义地理解为是自然资源);2、劳动;以上二类又可合称为初级生产要素;3、资本;4、企业家才能.l面对资源的稀缺必须做出选择: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是三个基本选择,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l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l经济学的精髓就在于承认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的利用资源。l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l1.1、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这里是指有效需求,以后研究的需求都是指有效需求。)“
3、愿意---购买欲望”“能够---支付能力”l1.3、影响需求的因素:a)商品本身的价格b)相关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d)消费者嗜好e)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f)政府的消费政策g)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l需求函数,即需求的数学表达式:D=f(a,b,c,d,…n)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l1.4.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l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价格其他
4、Q需求量的变动变化(收入)不变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D需求的变动不变(收入)变化整条曲线的位移向左------减少向右------增加l2.1、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愿意---供给欲望”“能够---供给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P,Q;P¯,Q¯。例外情况:劳动供给l影响供给的因素:a)商品本身的价格lb)相关商品的价格lc)厂商的目标ld)生产技术的变动le)生产要素的价格lf)政府的政策lg)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l供给函
5、数,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S=f(a,b,c,d,…n)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l2.4.1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图见教材p16)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l3.1、均衡价格的定义(p24)l均衡价格就是需求量与供给量、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同时相等时的价格。(此时,市场出清clearout)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市场不均衡: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l(p9)根据
6、模型的既定外生变量和参数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叫做静态分析方法。该模型叫做静态模型。(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化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l(p9)根据模型的外生变量和参数值发生变化来分析由此引起内生变量的变化,并揭示内生变量变化的原因和方向的分析方法,叫做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对应模型为比较静态模型。(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而只考察静止状态时假定不变的因素发生变化后所引起的新的均衡。)l(p9)当分析模型中外生变量的变化对内生变量的
7、影响时,考虑了其影响在时间上的先后及其影响的具体过程,则称为动态分析,对应模型为动态模型。(着重考察在静态分析中假定不变的因素在时间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将会怎样影响一个经济体系的运动。)l4.1、价格的作用(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l最低保护价格(supportpriceorfloorprice)含义:政府规定一个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目的:刺激生产,限制消费结果:导致市场过剩=q2-q1;变相降价,提
8、高质量、搭便车配套措施:政府收购与政府储备结论:必须有强大的财政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