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总论任超

经济法学总论任超

ID:22774873

大小:188.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31

经济法学总论任超_第1页
经济法学总论任超_第2页
经济法学总论任超_第3页
经济法学总论任超_第4页
经济法学总论任超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法学总论任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济法学总论第一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n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在经济法中的重要地位n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法具体调整对象的划分n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阐述基本理论第一节经济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n一、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调整对象研究n1.部门法概念的意义n2.部门法的必要概念要素——调整对象n二、重要意义n1.奠定经济法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石。n2.回应其他学科的否定和质疑。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n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说述评n(一)否定说n否定说认为经济法不具备特有的调整对象,人们所谓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其实

2、都是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所以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部门法。持该种观点的学者大多为非经济法学者。否定说类型1.综合经济法论。即认为经济法是分属于其他各部门法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概念。代表人物:王家福。2.学科经济法论。即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代表人物:佟柔。否定说类型n3.经济行政法论。即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全部或部分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对于这一部分的经济关系,或归行政法调整,或在行政法下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法分支,即“经济行政法

3、”。代表人物:粱慧星。n(《中国经济法诸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二)第一时期肯定说(1992年前):(大经济法观点)n1.纵横说。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1986年前经济法学者都持这一观点。代表人物:陶和谦,《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n2.密切联系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代表人物:陶和谦,《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3.两者的

4、区别n(1)产生时间不同。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前,经济法学界主要持前者;1986年后,后者占据主导。n(2)调整范围不同。前者统一调整纵横两个方向的经济关系;后者则调整纵向经济关系以及与纵向管理密切相关的的横向经济关系。4.大经济法观点产生的根源n(1)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n(2)公有制国家民法不甚发达。n(3)8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法制建设的热潮。(二)第二阶段肯定说(1992年以后)1.经济协调关系说n(1)代表人物:杨紫煊,《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n(2)观点

5、: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社会经济保障关系。27n(3)评述:n首先,剔除了原大经济法观点中本属民法调整的内容;n其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未做具体划分;n再次,笼统的将社会经济保障关系纳入经济法调整范围。2.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n(1)代表人物: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n(2)观点:认为经济法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内容包括:微观经济调控关系;市场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分配关系。n(3)

6、评述:首先,明确了“国家干预经济”在经济法中的意义和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法的客观要求。n其次,“需要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说法过于模糊,无法准确界定其范围。n再次,具体划分的四部分内容,存在交叉。3.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说n(1)代表人物:刘文华,《新编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n(2)观点: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内容包括: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市场运行关系;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涉外

7、经济关系。n(3)评述:n首先,具有许多合理和可取之处。n其次,将经济联合关系、经济协作关系和经济竞争关系,笼统的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过大。n再次,将组织内部经济关系和涉外经济关系不作具体分析,笼统的纳入经济法调整对象,不够准确。4.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n(1)代表人物: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n(2)观点:认为经济法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因国家调节而引起的,以国家(其代表者)为一方主体的社会关系。内容包括:市场障碍排除关系;国家投资经营管理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n(3)评

8、述:n首先,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界定为国家调节经济关系,看到了经济法国家调节的性质。n其次,其内容未能涵盖国家调节市场的各个方面。5.社会公共性说n(1)代表人物:王保树,《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n(2)观点:认为经济法调整发生在政府、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内容包括市场管理关系;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和对外经济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