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53884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严格要求、全面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艰苦朴素、勤奋好学、严格要求、全面发展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严格要求、全面发展”是伊图里河伊西小学的校训,是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目标,我们要从这十二个字中总结经验感悟道理。 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它是个贯穿于工作、生活全过程,贯穿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综合概念,也是贯穿终生教育的重要课题。艰苦奋斗体现在思想上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旧习惯,使我们赶上时代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特别要使青少年时刻记住自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一切从大局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工作上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知难
2、而进、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对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生活上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不搞高消费和超前消费、野蛮消费,不能奢侈浪费,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当前我校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而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也应是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人。社会、学校、家庭应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并且要保持一致性,尽量创造环境让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加强对他们的舆论导向,加强有关课程的设置和检测,加强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学校为学生家长创造有关条件,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
3、育。如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让孩子知道家长的辛苦,让孩子参与家庭开支,从而使孩子在思想上认识到不劳而获是不行的,大肆挥霍不劳而获的钱财更是可耻的,使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尊重家长,要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勤奋好学,指在学习中具有锲而不舍、探索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神。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学习本领,获取知识,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正如伟大导师马克思所体会到的,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道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
4、光辉的顶点。勤奋好学,孜孜不倦是一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执著追求,顽强进取的精神,是人们为了求得知识或成就事业,造福人类的具体行动。在漫长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勤奋好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这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于人们的理想追求,于人们的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实现目标的决心和恒心。在漫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许许多多出身低微,家境贫寒者,居贫贱而壮志凌云,发愤苦读,终于学习成才。中国当代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也是勤奋好学的楷模。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在一家店铺里打工,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仍挤出时间读书学习
5、,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经常说要热爱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爱。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坚持爱严结合。况且,学生处于成长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看问题往往肤浅或片面,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难免
6、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所以,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严格要求学生是一门学问。对这一点我的体会非常深刻。随心所欲、严格无边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还会使学生逆反心理膨胀,产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再是单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将来的生存和挑战打好基础。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课程以综合课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全面与生活联系,多注重实践与体验,倡导学生的主
7、动参与,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和交流。 要让学生是真正成为学习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的因材施教是适合每个学生的。要承认差异。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要把差异当做资源来开发、潜能去发掘,要当做“个案”去研究,要把每个学生看得一样重要,不要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只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去理解,去宽容成长中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渡生命的历程,师生之间是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一个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同时
8、也是要看到当前知识的全球化、信息化。学生利用其它方式学习生活,也在影响到教师,有时教师没有发现或者不愿承认接受学生的影响或教育。承认失误也是教师的美德。把主动权和信心交给学生,让学生制定目标和约束机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级组织都要交给学生。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