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50333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1
《电影《活着》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死亡意识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影《活着》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死亡意识比较1.绪论人类意识中的死亡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客观的死亡现象到抽象的死亡意识,这其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何为死亡意识?一般而言,死亡意识就是关于死亡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既包括个体关于死亡的感觉、情感、愿望、意志、思想,也包括社会关于死亡的观念,心理及思想体系[1]。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关于生存状态的死亡意识,这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死亡的经验,以及摆脱死亡恐惧的意识活动。它的文化功能在于使死亡的确定性被遗忘、遮蔽、推迟或神化。二是关于现象学存在论的死亡意识,按海德格尔的观点,日常生活对
2、待死亡的态度和方式总是掩藏、逃避死亡的事实,这就是不能有本真的生活。三是关于死亡的形而上学意识,此类意识是指人死后灵魂是否还存在的意识,为意识本能的一种追问。本文希望通过对电影《被嫌弃了的松子的一生》和《活着》中死亡意识的比较,发现作品中死亡意识的异同,并探析死亡意识差异在文化层面的成因。第二部分是“死亡意识的宣泄”,突出《被嫌弃了的松子的一生》中和《活着》中对于死亡意识宣泄和死亡主题表达的相同性,通过对剧情的介绍灌注对于死亡意识的关照。第三部分是“死亡意识的差异”,从电影的死亡叙事方式和死亡审美暗示发掘两部电影中死亡意识的差别。第四部分是“死亡意识成因的探析”,主要通过
3、两部作品中死亡意识的成因和差异进行探究,深入到对于中日文化中死亡观差异的探究。2.死亡意识的宣泄电影中对于生与死这两个艺术母体有着令人震撼的表现。电影在画面中营造一种死亡的氛围,以死亡的痛冲击人的感官,诠释着死亡意识。无论从电影《被嫌弃了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松子在选择“活着还是死去”中度过被人嫌弃的一生,还是《活着》中福贵艰辛坎坷的一生,不断失去亲人的悲怆,都引导观众对“死亡”与“生存”意义的追寻。在两部电影中,死亡意识随着情节的设置不断加深,以死亡来反思生存的哲学意味不断升华。2.1松子和死亡事件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死亡似乎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事情,贯穿始终。不
4、管是“死亡”这一话题,还是与松子有关的死亡事件,传递出“人生无聊”的人生观,电影的情节贯穿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问题。“活着还是死去”的选择推动情节的深入。在松子看来,只要有人爱有人陪对世界就有留恋,活着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松子在绝望的边缘给找到希望,又在希望的尽头落入绝望,在追求与破灭间,在相信与欺骗间,松子的人生在“活着”与“死去”之间挣扎徘徊。2.2福贵和死亡事件在电影《活着》中,死亡也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福贵接连失去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这些死亡情节的设置让人不禁心痛,也是令人扼腕长叹。一开始,福贵以赌度日,生活堕落麻木如行尸走肉,精神已死。面对亲人的一一“死
5、去”,他逐渐意识到“好好活着”的重要性,福贵的一生也在不断面对身体与精神上的“活着”与“死去”挣扎。连续的死亡事件重塑了福贵的精神,让他在死亡事件中反思如何好好活着,以现实的悲痛唤起了精神上的觉醒,深刻认识到“好好活着”的意义。电影在死亡与生存的主题上表现人活着的纯粹性,人活着就仅仅是单纯的活着,生命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戛然而止,没有一丝防备,但也不会因为绝望而放弃生的欲望。3.死亡意识的差异在电影《被嫌弃了的松子的一生》和《活着》中,死亡意识的书写都贯穿始终,主人公松子和福贵几乎在每个人生阶段都目睹生死事件,亲身经历生死考验。然而,在死亡意识的传达上,两部电影在死亡叙事的
6、方式,死亡审美的暗示上有所差异。3.1死亡叙事的差异死亡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原动力,在叙事性文学艺术作品中,死亡总是具体情节在时间空间范围里的运动,在总体的事物发展过程,宏观的情节结构里,死亡是其诸多有机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是形成情节变化,情节变更的重要标志。“文学不是福音书,文学家常要十分狠心甚至是残忍地处理一些人一些事”为了思想情感上或美学上的效果,小说的绝情常使人寒冷彻骨”[4]。死亡情节不仅对构成作品内在的悲剧意蕴,推动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对导引读者解读作品的内涵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导引我们去关注人物的命运,关注事件的发展,激起我们对作品中的悲剧情节,
7、悲剧情感的认同,激起共鸣,陷入沉思。《被嫌弃了的松子的一生》和《活着》中死亡叙事的方式大不一样,对于死亡意识的表达呈现差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死亡给活着的人警示,松子是唤醒者,她在短暂的生命中在苦难中明白生活的意义,用一生的经历在唤醒麻木迷茫的人们,她虽死去但是精神永存,后人在她的“死”中寻“生”。《活着》中的福贵是被唤醒者,他空虚堕落,虽然活着但精神死去,被亲人的死逐渐唤醒,在死亡事件中明白生活的意义,好好活下来,福贵在亲人的“死”中寻“生”,是“向死而生”的过程。3.2死亡审美的差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对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