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

ID:22743415

大小:6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1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_第1页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_第2页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_第3页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_第4页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宣沫经典诵读巧解课    /文李仁甫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安徽肥东一中宣沫    师:有人评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从《长亭送别》看,它的遣词用语有哪些令我们触目而动、过心难忘的地方?    生:曲中文辞华美。比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中的“染”就很别致。    生:“泪”是滴的,用“染”看似与事实不符,其实是为了强调眼泪之多,染在“霜林”而不是滴在“霜叶”,可知伤感之重、用情之深。    师:如果用“湿”不也能说明眼泪之多吗?    生:“染”更形象,“染”出来的颜色更鲜亮、更均匀。“染”给我们一种动

2、态变化的感受,好像看见染缸里的布正一点一点被染料浸泡,直至浸透,最后漫山遍野的枫林都被染成了哀伤。    生:老师,用“华美”可能过了点,我觉得《长亭送别》中的曲词很秀美。    师:为什么?    生:“长亭”、“柳丝”、“斜晖”、“夕阳古道”、“秋风”、“青山”、“芳草”、“浊酒”等,也都是古典诗词中表达离情别绪的常用意象,很诗意。    生:另外,【幺篇】中的“清减了小腰围”,让我想到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之意;【耍孩儿】中的“比司马青衫更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收尾】中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和李清照的《武陵春》语意也差不多。 

3、   师:对,曲中这些词语的使用突出了书卷气息,加深了剧本和古典诗词文化间的联系,我们称之为“用典”。全曲用典平易不晦涩,将崔莺莺别离的情感表达得既淋漓尽致又典雅细腻。有人评价《长亭送别》是诗化戏剧的代表,丽中有雅、美而不俗。故谓之日“雅丽”。(板书:雅丽)除此以外,同学们对曲中的遣词用语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叨叨令】中连用十组叠字,让我印象深刻,想到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叠词,都特别能把幽怨女子的别离之情表达出来。    师:如果换成是张生这样说呢?    生:那肯定不合适,男子哪有那样喋喋不休的。如果用到张生身上就乏味,甚至让人心生贬意。    师:说得好。套用傅庚生

4、《文学欣赏举隅》的评语就是:“此等离别的心情,唯女儿能有,非叠字不能传达;设使写张生心情,虽同样是离别愁苦,断不能下此叠字。”叠字不仅写出了莺莺异于张生的女性特质,也符合莺莺大家闺秀的身份。看来,戏剧的语言还要注意个性化。还有吗?    生:“减了玉肌”、“清减了小腰围”、“心内成灰”、“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等等都是女主人公在特定的心理状态下的真实感受,很形象。    生:还有,崔莺莺对功名也有自己的理解,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等都能看出她追求的是感情至上,是一个多

5、情、纯情、深情的女性。    师:这点发现特别重要,戏曲中的曲词是为形象的塑造服务的,应该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质、性格、角色等。这种对个性化和真实感的追求就是“本色”。(板书:本色)    生:老师,你刚才说《长亭送别》语言雅丽,可是我感觉有些语言也很口语化。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叨叨令】中“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这些个什么“儿”的,读过去都很通俗。    师:读书很细心,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钻研劲。大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我想戏剧最终是在舞台上演给老百姓看的,人物语言还得有生活味儿,让大家能听得懂。 

6、   生:戏曲既要耐读也要能演,不能都是阳春白雪吧。    师:对,耐读,能演,既要富有文学色彩,又要适合舞台演出,做到雅俗共赏、观听咸宜。还有没有这样的语言呢?    生:有。【滚绣球】中的“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等,就很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师:是啊。这些句子很鲜活,其实剧中的宾白很多都是像这样的口语,能够传达出人物的性格和生活的情状,既优美又灵动,又十分适合演出。    师:可以想象,当剧作家构思《长亭送别》时,他会感觉到这折戏好写,因为有许多旧的范例可以化用;但他又会感觉到这折戏难写,因为他必须考虑到戏剧的实演性。《长亭

7、送别》能以独创之笔写出崔张离别的“此情此景”,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称之为“当行”。(板书:当行)    师:“雅丽、本色、当行”是《长亭送别》在遣词用语上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后世评者美誉如潮。曹雪芹曾借《红楼梦》中林黛玉之口评价《西厢记》,说读后顿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此言不虚。    经典诵读巧解课文    江苏盐城中学李仁甫    在梳理了季节特征、时间变化、角色名称、人物关系等基本信息之后,课堂教学把重点放在对文中精华曲(【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的鉴赏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