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

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

ID:22739700

大小:7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31

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_第1页
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_第2页
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_第3页
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_第4页
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摘要:灌区利用水沙观测所取得的资料和试验数据,运用水沙运动力学理论,总结分析和揭示了灌区水沙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灌区的实际运行情况,围绕减少骨干渠道的淤积进行探讨、研究,进而,优化水沙调度方案。该方案实施后,骨干渠道减淤效果明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关键词:水沙调度骨干渠道分布含沙量区域簸箕李1基本情况  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北岸的山东滨州地区,纵贯惠民、阳信、无棣三个县,控制面积3010km2设计灌溉面积10.9km2。骨干渠道有东、西条渠、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组成。引黄闸设计流量75m3/s。自1985~199

2、8年有水沙观测资料以来,多年平均引水4.78亿m3,引沙442.6万t,引水含沙量9.26kg/m3,引水流量40m3/s。其中1989年引水引沙最多,引水达8.53亿m3,引沙1099.2万t。全灌区引水引沙分布情况(见图1)。灌区于1985年开展水沙测试工作。自1989年以来,与中国水科院泥沙所多次合作,结合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八五”攻关科技项目,开展了比较系统和规范的水沙观测。在各骨干渠道上设置了20个测沙站点,定时定点取水沙样。取水沙样抓住了点位、时机、收取三个重要环节。每个水沙样都做含沙量测定,部分水沙样进行粒径分析。在收取水沙样的同时,对引黄闸、

3、夹河等主要站点,观测水位,实测水深,流速和过水断面等。引水期结束后,对部分测沙站点的渠床断面进行实地测量,并取渠床淤积物,进行干么重测定和粒径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内容和科研项目要求,将测验资料和数据,运用水沙运动力学理论,进行计算、回归分析和验证,从中总结和找出灌区水沙分布规律及特点。图1灌区1985~1998年引水引沙分配情况DistributionconditionsofdiversionentinBojiliIrrigationDistrictin1985~19982灌区水沙分布特点  利用水沙观测资料和分析成果,结合灌区历年的渠床断面测量及清淤资料,进行整

4、理,计算和研究分析,从中显示出灌区水沙分布特点。2.1引水引沙随季节的变化特点2.1.1渠首引水引沙特性  渠首引黄闸引水、引沙、受黄河来水来沙条件的制约。从1985~1998年实测资料可知,当黄河在大水期和洪水期,入渠含沙量小于或接近黄河平均含沙量,一般情况或小水期,入渠含沙量大于或接近黄河含沙量。究其原因是,当引水比较小时,引水对黄河水流量没有什么影响,黄河主流居中,引水主要引其边流,不存在黄河溯源冲刷和口门拉沙现象,所以大水期入渠的含沙量小于黄河平均含沙量。而小水期和每次引水的前期情况正好相反。2.1.2引水引沙随季节的变化特点  灌区引水,不同的季节,引

5、沙比例和引水比例是不同步的,从多年资料测知,春灌引水占60.4%,夏秋灌引水占21.9%,冬灌占17.7%。引沙比例则有所不同,春灌引沙占48.8%,夏秋灌占39.1%,冬灌占12.2%。显然不同季节引水和引沙的比例是不同步的(见图2)。  灌区引沙直接依赖于黄河水沙变化和引水量,在同样引水量的前提下,黄河含沙量越大,其引沙量越多,会导致骨干渠道淤积严重。显然,夏秋灌引水占全年引水量的21.9%,而引沙量却占全年引沙量的40%。因此,夏秋灌时引水,应对引水含沙量的大小给予充分的考虑,同时用加大引水流量进行调剂控制。图2灌区各灌溉季节引水引沙比例Rateofdiv

6、ersionentinBojiliIrrigationDistrictduringeachirrigatingseason2.2灌区上、中、下游区域水量分配特点  灌区内不同的灌溉区域,各引水季节的引水比例有所不同,灌区上游(东条渠、总干渠、二干渠首到陈谢站),春灌引水比例为67.9%,夏秋灌为19.9%,冬灌为12.2%。而灌区下游(二干渠白扬站以下,一干渠于王桥以下等),则分别为51.5%、25%、23.5%,中游介于它们之间。这一特点说明了在含沙量较高的夏秋冬灌季节,上游渠道负担输水、输沙的任务大,此季节渠道淤积现象相对的严重。2.3灌区泥沙的区域分布  

7、区域是指骨干渠道及两侧下级渠系及所灌溉的农田面积,对1985~1998年的实测水沙资料与有关断面的测量和年度清淤量,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和验证。各骨干渠道来沙量与区域间的泥沙淤积分布情况(见表1)。表1灌区1985~1998年骨干渠道区域内泥沙分布表Sedimentdistributioninthedistrictofmaincanalin1985~1998骨干渠道下级渠系田间灌溉灌溉方式区域名称多年平均来沙量淤积量占比例淤积量占比例淤积量占比例×04t×104t%×04t%×104t%灌区442.6184.141.6137.531.1121.027.3东条渠区

8、域126.475.3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