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

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

ID:2273566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_第1页
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_第2页
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_第3页
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_第4页
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纪录剧《盛世聊斋寂寞曲》导演阐述----导演/编导论文-->第一章纪录片《盛世聊斋寂寞曲》的导演阐述一、片名初衷提起蒲松龄,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聊斋志异》,正是这部谈鬼说古,充满真善美的文学名著使他名扬四海,被世界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然而相较于蒲松龄留给后人,为人所乐道的聊斋故事而言,聊斋俚曲并没有为世人所熟知。相对于绽放的聊斋故事而言,它是在家乡一隅,孤自得存在着。故起名为《盛世聊斋寂寞曲》。二、影片背景三、表达的意义聊斋俚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虽从不被关注到位列

2、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曲牌的失传,且目前会唱俚曲的人已渐趋衰老,俚曲研究者也寥若晨星,聊斋俚曲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拍摄相关的纪录片,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聊斋志异》之外,还有传唱了300多年的聊斋俚曲,能够借蒲老先生之言之行,一起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1、人文历史意义聊斋俚曲直接反映了蒲家庄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是认识其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人文研究价值。2、社会意义聊斋俚曲生动地反映了封建时代晚期的人民生活,为群众所喜闻

3、乐见,长期在当代社会中传唱流传,成为山东地区一种独树一帜的群众性艺术形式。是蒲家庄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亲切伴侣,是他们劳动的助手,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和娱乐消遣的工具。3、艺术意义聊斋俚曲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单以戏曲为例,俚曲故事改编剧本的就有五音戏、柳子戏、川剧、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创作素材。第二章纪录片《盛世聊斋寂寞曲》脚本解说提起蒲松龄,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聊斋志异》。正是这部谈鬼说古,充满真善美的文学名著使他名扬四海,被世界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然而

4、蒲松龄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聊斋故事。同期:(蒲章俊)聊斋俚曲的渊源,是从明清时期,在社会上流传的那些,朗朗上口的民间小曲小调。蒲松龄把它采用过来,进行了再创作,加工之后写成了聊斋俚曲。聊斋俚曲的冠名应该这样说,曲子是社会上流传的曲子,词是蒲老先生创作的词。只有曲子没有词,不是老先生创作的词,称不上聊斋俚曲。也就是说,社会上流传的那些民间小曲,经过加工,蒲老先生填词而成的曲子,叫做聊斋俚曲。现在在社会上一提这个聊斋俚曲,还有好多好多不知道的。只知道蒲老先生的《聊斋志异》,不知道蒲老先生还有这个聊斋俚曲。可是在

5、那个时候,老先生的聊斋俚曲在社会上非常盛行。尤其他的子孙后代,把这个传唱在社会上也是做了很大的努力。三、表达的意义........71、人文历史意义....72、社会意义......73、艺术意义......8四、导演阐述......81、影片主题......82、影片的结构........83、对主要人物的分析........94、配乐的选择......10五、影片拍摄的问题....101、拍摄操作....102、拍摄方式....103、技术问题....10结论同期:(蒲章俊)今天咱家庭教唱聊斋俚曲。过去

6、啊我们祖上就是这种面对面的传授,也没有本子,那时候我小时候就像你一样坐在这地方听老爷爷唱。今天呢我就是你们的老爷爷,来教你们了。咱先唱个曲牌《银纽丝》吧,我先唱一句,你们跟唱一句,声音要和我和起来,别有高有矮的。就这样啊,学过的东西要经常地复习它,经常唱,觉得哪里不对劲的时候后,再问问我,再巩固。这个《银纽丝》咱今天就唱到这了。同期:(蒲章俊)那时候没有谱子,就靠老人一代一代的传唱。现在这个啥的,他们有好多会唱的。这个工作主要是六十年代的时候啊,我们市里的,淄博市里的好多文艺工来我们村里,向老人进行这个啥的

7、这个抢救聊斋俚曲。找了好多老人,让老人演唱,他们啥从中把谱子记录下来了,这样吧有了谱子,这样可以再社会上给他进行流传,那些只要会简谱的人,拿过去一看就会唱。同期:(蒲章俊)这个2006年,聊斋俚曲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当时我知道的,我们区里有个老年活动中心,他一个戏曲班一个戏曲协会,为首的领导呢叫王世忠。他听到之后啊,他是老先生家乡人,他非常高兴,把那些老学究老艺人们集结在一块,研究如何把老先生的俚曲发扬光大。连续开了几次筹备会,又开了几次学术研讨会,成立了聊斋俚曲艺术团,聘用了我们市里原先好多老的

8、文艺工进行创作。团队形成了以后,又召集了社会上这些热爱聊斋俚曲的艺人和年轻的爱好者,进行学唱进行宣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