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新导则评价

地下水新导则评价

ID:22724874

大小:28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31

地下水新导则评价_第1页
地下水新导则评价_第2页
地下水新导则评价_第3页
地下水新导则评价_第4页
地下水新导则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水新导则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环境影响评价第5章水环境影响评价5.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1.1总论5.1.1.1评价依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应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在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程度较高,前人做过多次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提交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等报告,积累了丰富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有:1、1982年,XX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1988年,XX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XX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报告》;3、1989年,XX省

2、地质矿产局及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的《XX省XX地区l:20万水工环综合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1994年12月,XX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XX省xx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5、1999年7月,xx市地质矿产处及xx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的《xx市地质矿产概论》;6、2000年,xx市人民政府提交的《xx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7、2001年,xx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xx省xx市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1996年~2000年)》;8、2002年,xx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

3、《xx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9、2002年9月,xx市地质矿产处及xx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提交的《xx市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01~2010)》;5-19水环境影响评价10、2003年3月,xx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xx市地热资源调查报告》;上述资料为本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充分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5.1.1.2评价执行标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国家环保部2011年6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1.1.

4、3建设项目分类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II类:指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拟建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会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产生,如果防渗不及时、不到位,地表垃圾经过雨水淋滤及污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具备I类建设项目特征。拟建项目运营期,项目区供水方式全部采

5、用市政自来水管网,不建设自备井,不开采地下水,同时也无注入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因此也不会导致因水位的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不具备II类建设项目特征。综上,本项目具备I类建设项目特征,不具备II类建设项目特征,因此确定为I类建设项目。5.1.1.4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5-19水环境影响评价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五项指标确定。建设项目场地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

6、、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涉及的场地。(1)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按包气带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分为强、中、弱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1。表5-1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

7、中”条件注:表中“岩(土)层”系指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目前,拟建项目场地区域据调查,地层为花岗岩,全分化裂隙发育带厚约0.66m,强风化带厚2~4m。强分化花岗岩渗透系数一般在8.10×10-5~4.5×10-4cm/s,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中级。(2)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为易、中、不易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2。表5-2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分级项目场地所处位置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易潜水含水层埋深浅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不利于地下水

8、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现有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中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地区5-19水环境影响评价不易以上情形之外的其他地区本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基岩裸露,岩石一般结构致密坚硬,风化裂隙及成岩裂隙较发育,赋存基岩裂隙水。本区地下水相互连通较差,地下水呈一断续的、不统一的自由水面,其富水性较弱;地下水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