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

ID:22719529

大小:64.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31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_第2页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_第3页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_第4页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1994年初,我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产权关系与劳动关系》一文中曾经提出:“实行政企分离之后,需要一个独立代表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团体,即企业家组织,由它在行业、地区和国家不同层次上代表企业同工会进行集体谈判。中国企业家协会目前还是以交流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职能,它是企业家与政府之间的‘纽带’,还不能同工会对等协商确定劳动条件等问题,这是前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局限性造成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将要求中国企业家协会进一步成为经营者利益主体的代表,成为劳动力市场上与工会对等的劳动关系一方。”宋晓梧2005年3月

2、10日,“中国贸易壁垒调查第一日本紫菜案,终于迎来中方企业获胜的圆满结局。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说,“第一案”的胜利,江苏省紫菜协会功不可没:一方面代表企业提出调查申请,维护行业利益;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调查积极提供协助,充分发挥了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不过,遗憾的是,国内行业中介组织在这方面几乎无所作为。那么,如何增强国内行业中介组织的“内功”?本刊为此特刊登经济学家宋晓梧以我国行业协会为例分析市场主体组织建设的重要文章。从计划经济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我们面临一系列改革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从政府配

3、置资源转到市场配置资源,说准确一点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关键又在于培育市场主体,让企业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这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政府不应当继续担当资源配置主体,否则,宏观调控就是政府自己调控自己。我国市场主体发育如何?从这次宏观调控的情况看,市场主体自律与维权这种组织行为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市场主体发育的重大障碍。所谓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是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并不是单个散乱活动的,有相同利益的企业,必然有组织起来的要求,以便维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也对本行业企业进行自律。

4、而研宄解决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问题,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宏观调控与市场主体对于这次宏观调控,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看法。本文在此不分析有关宏观经济的数据,而是侧重分析市场主体的行为有什么问题。(一)地方政府仍然充当市场主体现在分析宏观经济的方法基本上是依据西方经济学理论,然而我们的经济是不是按规范市场运行呢?我们宏观调控的对象是谁?市场主体发育程度和发达国家有哪些差距?实际上,我国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他们的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市场主体行为不一样。在这方面,理论界有一些分歧意

5、见。一些学者批评宏观调控过多使用了行政手段,认为中央政府主要应采用经济、法律手段。那么我们看看,现在调控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如果是企业,当然应当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如果是地方政府,就必须使用相应的行政手段。笔者认为,这次宏观调控在很大程度上是调整地方政府的行为。如宏观调控提出严把土地和信贷两大闸门,其中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管理,调控对象是谁?企业怎么能批租土地,怎么能建开发区呢?是一些地方政府违规批租土地,建立各种名目的开发区。显然,这项措施调控的对象主要是地方政府。另外,很多私营企业,像江苏的“铁本”,违规侵占农地

6、2000多亩,它的投资行为没有政府纵容甚至背后操纵是不可想象的。企业利用政府的政绩冲动,政府利用企业的利润冲动,两种冲动同流共振,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过分压低地价甚至采用零地价,有的采用各种奖励办法对外商及私营企业变相退税,有的不顾资源环境约束对国家明令控制投资的行业仍暗中支持大干快上,还有不少地方把招商引资指标层层分解到党政干部头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调控不得不采用相当强硬的行政手段。这样说,并非是为这次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辩护,恰恰是想强调指出,这是我国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从政府转到

7、企业的必然反映,是不得已而为之。顺便说一句,有些学者一方面激烈指责地方政府大搞政绩工程,一方面又严肃批评宏观调控行政色彩浓厚,逻辑上似乎自相矛盾。(二)企业组织行为缺失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再看看企业的行为。这次宏观调控和1993年有什么不同?很多同志做了分析,现在看来,主要是民营经济与1993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据中国民(私)营经济研宄会的一项调查,从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增长了52倍;从业人员增长了近12倍;产值从1989年到2003年,增长了48倍。另有资料反映,到2002年,在所有投资中,非国

8、有企业占43%,国有企业占43%,政府占的很少,5%或6%。在就业方面,国有只占整个城镇就业的29%,私人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占到67%。在产值方面民营经济占到60%左右。应该说,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私营企业已经具备筹措10多亿资金,投资上千万吨钢、上万辆汽车的能力,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可小看。当然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