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13532
大小:41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31
《《汽车驾驶教程》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汽车驾驶教程 驾驶姿势及方向盘握法 油门、离合器、脚刹的踩法 ·19·汽车驾驶教程 驾驶姿势及方向盘握法 油门、离合器、脚刹的踩法 ·19· 加档操作示例 减档操作示例 ·19· 直线、普通转弯的转向·19· 向右连续转向 向左连续转向·19· 起步要领 ·19· 桩考(场地倒库)线路与顺序 倒库(左右库) ·19· 移库(二进二退)之一进一退·19· ·19· 移库(二进二退)之二进二退·19· 定点停车要领 ·19· 抢档要领 加减档后油门
2、的配合 关于离合器使用的细节要领(补充)·19· ·19· 上坡起步要领 单(双)行道路行驶 在单行道路上(或没有划分中心线的双行车道路)正常行驶时,最佳行车位置是道路中间略偏右,也就是驾驶员坐在路的中心朝前开。 解析 1、便于控制方向:由于一般情况下道路是呈弧形中间高两侧低,中偏右行驶时车辆会向右偏行,这时只须左手将方向盘的自由行程轻轻向左带住就能控制车辆的直行方向。 2、有利于交会车和让超车:中偏右行驶,使车辆能以较小的角度驶向路边并将车辆摆平。 ·19· 3、便于车辆急转弯:参照单行道路左、右转弯。
3、 单(双)行车道右转弯 1、车辆行至距弯道约30米减速(或控制车速),并将车偏向左行驶,以到达弯道时在道路右侧留出足够转弯内轮差宽度为准则,在到达弯道时(打方向前)达到最理想的转弯速度。 2、根据弯道大小向右打方向,并注意保持(控制)好车速。 3、弯道接近转完时:如果前方有来车,可将车辆朝路右侧回直,并根据可否通行控制车速或停车;如果前方无来车或障碍,可将车辆直接向正常行驶路线回正;回方向时应根据弯道的大小掌握好适当的提前量。 单(双)行车道左转弯 1、车辆行至距弯道约30米·19·减速(或控制车速),并将车偏向右行
4、驶,以到达弯道时紧*道路右侧(窄)为准则,在到达弯道时(打方向前)达到最理想的转弯速度。 2、根据弯道大小向左打方向,并注意保持(控制)好车速。 3、弯道接近转完时:如果前方有来车,可将车辆朝路右侧回直,并根据可否通行控制车速或停车;如果前方无来车或障碍,可将车辆直接向正常行驶路线回正;回方向时应根据弯道的大小掌握好适当的提前量。 单(双)行道路连续转弯 (示例) 下图是一条先左转弯后右转弯再向左小转弯的连续转弯道路 1、车辆行至距弯道约30米减速(或控制车速),并将车偏向右行驶,以到达弯道时紧道路右侧(窄)为准则
5、,在到达弯道时(打方向前)达到最理想的转弯速度。 2、根据弯道大小向左打方向,并注意保持(控制)好车速。 3.当车辆接近转完左转弯时,这时已经能完全看见前方道路是向右转弯,应适当提前回转方向盘,当到达右弯道并在道路右侧留出足够转弯内轮差宽度时,向右打转方向,同时注意保持最理想的转弯速度。 4、当右转弯接近转完时,这时将能够提前看见前方小左转弯及小左转弯后的直行路面的状况,最为常见的情形有以下两种: (一)前方小左转弯或直行路面有来车:继续右转弯并参照左转弯要领进行左小弯道转弯,在左小弯道将要转完时,提前回转方向,将车辆靠直
6、行道路右侧行驶,并注意根据前方道路可否通行情况随时减速或停车。 (二)前方小左转弯或直行路面无来车:在右转弯将要完成前,提前回转方向盘,忽略小左转弯,直接将车辆朝直行道路正常行驶路线回正,并可适当提前将车辆行驶速度提高。·19··19· 档位吃作及运用 加减档(配档)基本原则: 档速与档位相适当:从最低档速到最高档速都是本档的适应范围,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使用最低或最高档速; 换档(加、减档):原则上只要达到档速范围,就能换档,档位的取舍要考虑车速、动力性和经济性; 拖档:低于最低档速一般称为拖档,拖档会使车辆行驶无力、前
7、后窜动,严重时会造成发动机熄火; 升档:当车速达到高一档的速度时,就应该实施升档,一般来说,高速车在档升档时机为发动机转速3500—4500转/分; 退档:当车速接近档位最低车速时,就应该实施退档,高速车退档时机应该掌握在本档速度中—中偏低的范围内,最晚不能低于本档的最低车速;退档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路面和动力需求来掌握; 不同路况下档位的运用: 提速加档:在未进入正常行驶速度前,应该尽量在本档将车速提高(发动机转速中偏高所对应的车速),以便加档后车辆行驶有足够的动力性;这一点在实施上坡加档时尤为重要; 保持档位动力性:上坡
8、行驶和一般路面调整速度行驶时,档速应保持中速(发动机中速运转状态),使车辆行驶时有足够的冲力和速度可调节性能; 正常行驶:正常行驶时,速度不需要太大的调整,档速选择中偏低,以利于行驶的经济性;·19· 下坡配档: 一般的非危险性下坡,档位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