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

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

ID:22704161

大小:89.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31

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_第1页
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_第2页
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_第3页
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_第4页
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内容提要】从美学史的角度,本文纵向梳理了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的发展进程,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其一,汉语文化圈中“美学”这个词是如何酝酿而来的;其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是如何草创的;其三,在本土化的过程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美学原理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其四,“中国的”古典美学究竟是如何从“返观传统”中重建起来的。从中可见,对西学的引进和误读、于本土的发展和建构,这两方面始终成为本土美学发展的两极张力。【关键词】美学在中国中国的西学东渐本土化美学,在中国,是19

2、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西文化和学术会冲和交融的成果。它最初是依据近代欧洲的“学科分化”和“学术规范”建构而成,而又必然被宿命般地烙印上本土化的“民族身份”。那么,从“美学在中国”(AestheticsinChina)到“中国的美学”(ChineseAesthetics)[1],究竟发生了哪些创造性的转化呢?一、“美学”的汉语辞源发微和术语考辨首先,汉语文化圈的“美学”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普遍被认同的观点,是由日本人中江肇民所创。这可以追溯到1925年,中国学者吕澂早已表明,美学“这个名词是

3、日人中江笃介在一八八二年翻译法人维隆(Véron)的著作”时为起。[2]这恐怕是中国学界关于“美学”汉语辞源的最早介绍,吕澂所说的中江笃介今译为中江肇民(1847~1901),一般认为这位日本启蒙思想家用汉语译创了“美学”这个词。比吕澂还早将近三十年,在1897年康有为编辑出版的《日本书目志》里,在“美术”类所列第一本专著即中江肇民所译的这本《维氏美学》(两册)。[3]当代日本美学家今道有信也坚持认为,中江肇民所翻译的《维氏美学》是“汉字文化圈”中使用“美学”一词的最早记录。但是,日本1982年出版的《文艺用语

4、基础知识》辞典,却提出了新的看法。中江肇民翻译《维氏美学》的时间是在明治十六(1883)和十七年(1884),分别出版了上下两卷本。然而,自明治十五年(1882)开始,以森欧外、高山樗牛等为主的教师在东京大学就以“审美学”的名称来教授美学,同时也使用过“美学”这个译法。[4]如此看来,汉语文化圈“美学”一词,在创生之前一定有个酝酿的过程,但中江肇民用他的译作名来特指这一门学科,就其使“美学”之名得以“固定化”的影响而言的确功不可没。不过,中国学者吕澂所记的中江肇民翻译《维氏美学》的时间却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在

5、“美学”一词被固定化之前,汉语文化圈的知识分子试图用各种译名来翻译Aesthetica。在中江肇民之前的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兼翻译家西周,就曾尝试以“善美学”、“佳趣论”、“美妙学”来翻译。[5]根据今道有信的考证,西周“善美学”的译法出现在庆应三年(1867)的《百一新论》中;“佳趣学”的译法则出现在明治三年(1870);而“美妙学”的译法则出现在明治五年(1872),《美妙学》一文是后来被发现的,它是给日本皇室搞讲座的手稿。[6]“善美学”的译法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论语·八佾》中说:子“谓《武》:‘尽美矣

6、,未尽善也’”。西周自己也强调“善就是美”、“和就是美”、“节度与中庸就是美”。这种译法就来自于“美善合一”的谐和观,而这里的“善”却降低了道德内涵,而比较接近于“完美”的意思,由此这种译法易造成歧义。“佳趣论”则是比较欧化的译法,因为美学在欧洲古典文化那里也是“趣味之学”的意思,[7]“佳趣”强调的正是趣味的纯化和高雅,近似于fineart(美的艺术)中那个“fine”的意味。“美妙学”显然也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因为“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这个‘妙’字也是很重要的美学范畴,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美’字更重要”[

7、8]。其实,“美妙学”这个译法倒还是可取的,尤其对中国古典美学而言似乎更为贴切。看来,西周在考虑用哪个译名时表现出游移不定,但是,无论是“善美学”、“佳趣学”抑或“美妙学”,似乎都没有“美学”这个译法更为简易、更易于被接受。无论怎样,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中国对“美学”这个译名的接受,经由了日本这座“由西入中”的桥梁,正如现代许多哲学语汇都是日本人用汉语首创的一样。然而,我们怀疑,“美学”一词可能并非日本人所首创,而是花之安率先创用了“美学”一词,这里先转引一段细致的考证工作:花之安(ErnstFaber)为德国

8、来华著名传教士。1873年,他以中文著《大德国学校论略》(重版又称《泰西学校论略》或《西国学校》)一书,……他称西方美学课讲求的是“如何入妙之法”或“课论美形”,“即释美之所在:一论山海之美,乃统飞潜动物而言;二论各国宫室之美,何法鼎建;三论雕琢之美;四论绘事之美;五论乐奏之美;六论词赋之美;七论曲文之美,此非俗院本也,乃指文韵和悠、令人心惬神怡之谓”。……1875年,花之安复著《教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