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96582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科学设计教学、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规划设计,从音乐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科学性及肢体语言的示范性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声乐技术训练,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引导学生表达声乐作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幼儿教学的歌唱技能,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音乐艺术的文化传承。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思考实践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
2、业课程,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如何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唤醒并开发学生的歌唱潜力,在学生心中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幼儿教学的歌唱技能,是中职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思考与探索、实践与总结的重要课题。一、声乐教学的现状和成因分析近年來,笔者一直辅导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学生,且长期担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市级大赛评委。学生现场参赛状况显示: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参赛选手都不能够做到“自然地、舒服地、完整地”歌唱。某些老师、学生受“学院派”的影响(可以在技能大
3、赛中得高分),盲目地进行美声唱法训练,捏着嗓子、鼓着肚子,把一个个无法驾驭的作品唱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某些老师、学生置声乐教育的根本规律不顾,提倡或者坚持“原生态”、“野蛮唱歌”而无视学生基础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由于方向性问题,某些学生就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工作;由于基本乐理知识的匮乏和视唱、音准能力的欠缺,再加上学习能力缺乏,教学技能提高通道被堵死。某些参加升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课学习由于中职阶段各种“怪相”误导,无法和大学学习很好地衔接,“走了弯路”,甚至无法完成学业。通过调研发现中职阶段某些无序的、过度拔高的或者轻
4、视基础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乃至低下,表面上锣鼓喧天,很热闹,实则学生声乐演唱能力、视唱能力等都差强人意。二、以未来的需要对教学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一)未来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概括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要准确熟练演唱或弹唱教材内容;其次教师要有分析教材(重、难点如:歌词、旋律、节奏)的能力。教师要研究如何理解教材、优化教材、提炼教材重难点并完成适合学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再次,教师要努力挖掘儿童歌曲中的最大价值。课堂中采取多样、灵便的方法,如
5、改变节奏或节拍,改变速度和音响,累加课外资料,扩大知识范围等,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最后,选好唱歌方法。如用填空式、衬腔式唱法(唱出相声词)还是累加打击乐等,都要根据歌曲特点和学生资质。未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提高了,同时对中职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敲响了警钟:中职阶段声乐教学的标准必须落到学生音乐素养基础的培养上。提高中职生听音视唱的能力,培养中职学生理解熟悉教材、设计教学、具备基本的乐感认知和基本技能,是中职声乐课教师必须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规划设计1.合理规划课程设计。听音、视唱技能课程属于基
6、础能力培养课程,要花大力气长时间进行训练。某些学校开设专门的视唱练耳课程,只有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视唱能力,建立了良好的音准感觉,才能较好地演唱作品。作品演唱训练课程分为基础声乐课程和合唱课程,这类课程在所有声乐训练课中应该占到绝对多数的课时;声乐、儿歌创作课程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部分,也是未来工作过程中必需的部分,但中职阶段教学应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主,占用的教学时间不宜过多。2.优化教学设计。让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体现教学思想,成为具体声乐教学中的导向。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素养,还要指导学生锻炼相应的能力。常用教学模式是作品任务驱
7、动教学,以小班化或一对一教学流程实现。中职学前教育普遍呈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教学只能通过任务驱动模式、集体教学小组或个人检测性教学流程实现教学。很明显,由于学生个体所受的独立教学时间不足,学生个人演唱中的细节问题较多,表现力明显不足。3.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素养。引入其他艺术种类,运用有效的方式感知体会,丰富声乐艺术的感知体会,使学生形成饱满的认知;运用听赏、跟唱等有效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感受,形成正确、良好的心理反应,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三、声乐技术训练(一)音乐教学语言的运用1.语言的准确性。一名声乐教师只有对复杂的声乐理论理解
8、透彻,才能讲给学生听,如气息沉、吸气深、吐气匀、下巴松、笑肌提、咽腔立、气息通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语言。2.语言的形象性。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感觉教学,利用平时生活中的感觉及常见现象。例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