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7582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电力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策新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力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策新思考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作为高耗能和排污的重点行业,电力行业也同样面临着非常大的环保压力。 1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形势分析 1.1电力行业在管理与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节能减排的效果。传统的同一电网内同类型机组安排基本相同的利用小时数的调度方式,已经不适合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电力结构调整和有序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就必须进行适时的改进,使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实施可调整化的调度方式,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机组运行的管理,使之与电网进
2、行更为合理的配合,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最近几年,虽然电力节能减排相关方面的新技术在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的来看,对于整个发电行业来说,还有许多技术需要改进,来进一步满足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比如:三大主机的选型、参数调整和运行方式的优化、厂用电率及线损的降低、各辅助系统的优化以及每台设备的降耗等技术问题。 1.2电力消费高速增长给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带来巨大挑战。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导致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由于固定资产的高投资率,从而导致我国用电量也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这
3、给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2.楼宇及变配电站建筑节能 虽然办公楼和变配电站的建筑能耗一般占电力公司总能耗的比重不大,但是全社会的商业用电中,楼寓的空调和照明用电占了很大份额。因此电网企业作为能源供给企业,应做出节能表率,树立电力的良好形象,通过示范效应促进社会节能。 2.1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指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夏季隔绝室外热量进入室内,冬季防止室内热量泄出室外,使建筑物室内温度尽可能接近舒适温度,以减少通过辅助设备(如采暖、制冷设备)达到合理舒适室温的负荷,最终达到节能目的。建筑物的围护结
4、构节能技术分为墙体节能技术、窗户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遮阳系统、生态绿化等。 2.2电气设备节能 (1)电气布置及接线优化。从电气设备布置而言,尽量将需要散热的设备放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通风,降低建筑物内的能耗;将变压器室等产生大量热量的设备房间与需要配置空调的设备房间的隔墙采取隔热措施。 (2)选用环保节能型设备。变压器是主要的耗能设备,降低变压器的损耗是变电站节能的关键;尽量利用自然采光,特别是人员巡视、设备运输的楼梯间和走廊应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所有的照明光源全部采用发光二极管;选用配置有变频器的风机及空调设备,即采
5、用智能化产品,可根据环境状况自动启动和自动关闭,即仅在设备运行或事故处理的时候才启动,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使用温湿度控制器,在环境温度和湿度未满足运行要求时,再自动投入开关柜的加热器。 2.3照明节能 利用自然采光。尽量利用自然采光,特别是人员巡视、设备运输的楼梯间和走廊应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 选用高效、节能的电光源。光源的节能主要取决于它的发光效率。照明光源的选择,除根据使用场所的需求外,还应根据电光源的显色指数、使用寿命、调光性能、点燃特性等综合考虑。原则是根据不同需求情况积极选用新一代的节能光源,如用电子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用高压钠灯、
6、金卤灯替换高压汞灯。采用高效、光通维持率高的灯具。灯具是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再分配的装置。衡量灯具的节能指标是光输出比(LOR)(灯具效率)。选用优质高效、光通维持率高的灯具对照明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能减排对策建议 3.1电力节能的基本概念 电力是第一大耗能行业这一说法很不准确,只能说电力是第一大用能行业。电力是把诸如燃料热能、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各种能源转变为电能这一最便于传输、最方便利用的高级能源的行业。当然,在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转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能源损耗。表征电力企业耗能的指标仅仅是能源转换的
7、效率,而不是实际消耗了多少一次能源。全国每年煤炭产量的一半用于发电,因此提高火电厂的能源转换效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环节。表征能源转换效率的常用指标是发电煤耗(水耗)和供电煤耗(水耗),表征电能传输效率的常用指标是线损。 3.2加强脱硫脱硝设施建设运行的全过程监管 加强火电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CEMS)的工作力度,做好污染物排放计量和报告工作。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十一五”期间已作为一项强制性工作,火电厂二氧化硫总量计划单列,分解到机组并将实施排污交易。因此,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量准确、可靠是确保总量控制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一是要对CEMS的安装严
8、格要求,保证质量;二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弄虚作假从重处罚;三是要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使企业接受政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