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

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

ID:22674321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_第1页
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_第2页
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_第3页
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_第4页
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设计策略吴永寿(1909-1979)在韩国现代文坛以短篇小说著称,其一生发挥匠人精神,创作了百余篇具有浓厚韩国乡土特色的抒情短篇小说。1949年,在杂志《新天地》上发表《南儿和卖麦芽糖的》(后改名为《橡胶鞋》)初登文坛,陆续发表《野葡萄》、《小渔村》、《明暗》、《回音》、《睡莲》、《黄昏》以及《遗失的桃源》等七卷作品集。吴永寿创作期近三十年,他的作品主题鲜明,登场人物众多。已有的以其作品人物作为分析对象的文章大致分类方法如下:质朴型人物以及消极型人物;平面型人物以及有人情的善意自然型人物;顺从命运型、质朴自然人以及被排外的都市贫民、纯真童心型;被害者

2、、加害者以及施惠者;消极被动顺应主义者、积极制动顺应主义者、批判性的知识人以及儿童等等[1]。但是将女性人物单独作为分析对象的研究目前为止还不是很多。通过对典型女性人物的塑造,吴永寿表现了其鲜明的是非态度,或赞美向往,或批判谴责。本文拟浅析吴永寿作品中典型女性人物的特性以及意义,借此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的作家意识以及其创作的主题思想。因吴永寿作品中登场女性人物众多,本文拟将人物生存环境作为着手点,大致分为农、渔村社会背景下的女性人物以及现代都市背景下的女性人物等两个大的类型叙述,然后再按照女性人物的性格特质将农渔村会背景下的女性人物分为纯真质朴型、顺应悲剧命运型;将现代都市背景

3、下的女性归纳为虚荣寡情型。一、农、渔村社会背景下的女性人物1.纯真质朴原始型没有任何装饰、善良坦荡、纯真质朴的女性是吴永寿作品中出现的最多、也是比较偏爱的一种女性人物类型。《小渔村》中的海顺,《岛上来的保姆》中的月礼,《野葡萄》中的芬儿以及《华山家的》中的华山家的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她们或生长于农、渔村、远离城市的偏僻山沟,或来自原始小岛,没有经历现代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保持了纯真质朴善良的本来特性。《岛上来的保姆》创作于1965年,发表在《现代文学》二月号。小说讲述了生长于某个远离都市的偏僻小岛的主人公月礼,来到首尔这个大都市做保姆,最终又回到了岛上的故事。虽然月礼没有什么

4、手艺,说一口慢得让人觉得闷得慌的小岛土话,可只要是吩咐下去的事情,从来都不会磨洋工,或者看着主人的眼色偷懒什么的。打个比方,如果让她看家,她就会一整天盯着大门,一眼都不会离开;如果让她看着做饭的火,她就绝对不会离开灶坑。所以如果什么时候,让那孩子去洗干净火炭的话,估计她也会一直洗,直到水变成白色为止我和妻子曾经这样说笑过。[2]从上面这段描写可以看出,月礼这个女人心思简单,性格质朴,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质朴到甚至有些迂腐的程度,但却不会让人觉得讨厌,而是充满了赞美与向往。2.顺应悲剧命运型《龙渊插话》发表于1953年的《文艺》,讲述了名叫春礼的女人悲惨短暂的一生。春礼三岁的时

5、候跟着做仆人的母亲来到金家。五岁的时候,春礼的母亲跟着金家的工人私奔,丢下了春礼。春礼在金家厨房门前跟金家的狗做伴,有一顿没一顿好不容易长大。十四岁的时候,作为仆人,跟着金家小姐嫁到了龙渊的两班(释:两班指的是朝鲜中后期身份地位高的上流阶层,士大夫阶层)李家。金家小姐共生育了两个孩子,女儿早夭,儿子钟国是个白痴。大家长李宝英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脉,趁着妻子金氏回娘家,霸占了春礼。在确定春礼怀孕之后,拐弯抹角地跟妻子说出了实情。后春礼生下女儿贞娥,在看护女儿的同时,春礼还是恪守着自己的本分,尽心尽力服侍主人,丝毫没有二心。可贞娥周岁后,夫人金氏出面跟春礼商量,说是会把贞娥当成是自己

6、亲生女儿一样抚养长大,让春礼离开李家。最后,春礼为了自己女儿所谓的幸福,跳入龙沼自杀,结束了自己二十一年短暂又悲剧的一生。小说中登场的两个女性人物中的两班李宝英的妻子金氏深受封建伦理制度毒害,以丈夫为天,对丈夫言听计从;春礼身份地位低下,被主人作为玩物,沦落为生子工具。她们已经习惯并顺应了丈夫或是主人的强硬横暴,丝毫不知反抗,不管所承受的待遇是否公正公平,只是一味地接受、顺从,从而导致自己的悲剧人生。这样的女性,让人感到深深同情的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落后的封建家长制度。二、虚荣寡情型的都市女性《华山家的》华山家的小儿媳妇、《■》燮的妻子、《狐狸》达五的妻子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被现

7、代物质文明吸引污染,自以为是时尚进步女性,实则是只知享受,毫无人情,贪图虚荣。《华山家的》发表在1952年《文艺》一月号,下面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住在偏远山沟的华山家的,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大都市看望小儿子一家,下面描述了她和小儿媳的初次见面。我说,新媳妇,认不认识石头啊?石头是小儿子的小名。门牌上写的是朴石根。不认识那样的人!特别加重了语气的尖锐的嗓音。石头也好,铁块也好,我们这儿没这样的人!几经周折,华山家的终于和小儿子见面,来到了家里。晚饭的时候,华山家的看着小儿子消瘦的脸,把自己碗里的饭给小儿子拨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