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53588
大小:80.6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30
《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人工智能作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示区组发〔2016〕1号),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不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不范区)引领不范作用,促进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特制定本计划。本计划所指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总称,主要涉及人工智能芯片及传感器
2、,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主决策控制等核心算法,细分行业应用及系统集成等环节。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紧抓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发挥中关村示范区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充分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着力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着力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着力推动一批创新政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全力构建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
3、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重要引领支撑作用。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关村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部分关键技术环节迗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标志性原创前沿技术成果,创制若干个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建成10个以上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要求的数据、计算、开源等开放式创新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显著;推出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在2个以上细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全球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50家以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产业规模超过500亿
4、元,对相关产业带动规模超过五千亿元;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二、着力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中关村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前瞻布局和研发攻关,重点突破基础芯片和通用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算法的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配合推进跨学科、跨领域前沿基础理论创新研究。(一)人工智能芯片及传感器技术重点支持超大规模、高效率、低功耗神经网络处理器研发。推动算法创新与芯片设计联合优化,开展针对垂直应用场景的专用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光电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激光雷达、力学传感器等传感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二)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基础
5、软件支持行业领军企业构建语音、视觉等多模态交互的通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支持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智能安防、无人驾驶系统等开展开源软硬件系统、中间件、编译库等底层技术研发。加快基于云端生态体系的核心架构设计和应用系统研发推广。(三)人工智能核心算法重点支持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主决策控制等算法和新算法研发。支持多源异构大数据的表示、语义理解、语义协同、信息融合处理等算法研究。支持视觉语义建模、视觉对象时空定位与搜索等关联技术研发,以及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发。(四)人工智能应用及系统集成技术加快推动芯片、算法、软件和应
6、用平台集成创新,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医疗、公共安全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智能感知、传感与运动控制、多模态人机交互等智能家居应用技术研发。支持3D检测、跟踪与识别等智能安防技术研发。支持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及高精度车辆探测识别跟踪、车道线检测、轨道交通自主调度等无人驾驶应用技术研发。(五)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开展深度学习、认知智能、多模态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无人自主智能等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开小样本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自主决策控制等技术研究。支持开展类脑神经计算、类脑信息
7、处理等类脑智能领域前沿理论和技术研究,推动建设支撑脑认知与类脑计算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平台,实现在类脑计算机制、模型等基础理论及类脑计算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整体提升人工智能行业创新支撑能力,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研发成本,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数据开放平台、超算平台、开源开放共性技术平台,以及建设产学研用协同研发平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一)支持建设和开放面向深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