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

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

ID:22653069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0

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_第1页
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_第2页
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_第3页
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_第4页
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色彩理论解读李贺“鬼世界”:通常人们对文学作品中色彩的认识其实主要停留在色相方面,而实际上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更大更直接的是它的色调。本文运用现代色彩理论对李贺诗歌“艳”与“冷”的用色倾向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屈原、李白诗歌色彩的对比,解读李贺独特的“鬼色”世界。  关键词:色调;李贺;艳;冷  :I207.22:A:1004—9142(2012)04—0154—03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欣赏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时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但多数时候人们会忽略一个问题,即任何可见物象都具有色、形、质三属性,实

2、验证明,人的视觉器官在感受物体最初的20秒钟内,色彩感觉占到80%,形状感觉只占20%,可见作为“景”而表“情”的其实首先是它的“色”。  通常人们对文学作品中色彩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色相方面,即红还是绿,黑还是白,而实际上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更大更直接的是它的色调。比如同一种“绿”,自然界的原色鲜艳饱和,“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绿是浓郁的碧绿,有着无限生机;加人自显得淡雅轻盈,“绿杨烟外晓寒轻”(宋祁《玉楼春》)中的绿是淡绿,是春天的新鲜与欣喜;调入灰色则有悠远之感,“秋色连波,

3、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绿是苍绿,是清寒的迷离秋意;融入黄色成温暖调性,“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梧桐的绿已染上了黄色,是成熟到枯萎的衰变。色调就是风格。文学作品不像绘画有视觉的直观性,它对色彩的表现是间接的,呈现和接受的差异性决定了它似乎无法准确地表现色调的丰富性,但实际上诗人可以借用艳阳、淡月、薄雾、微雨、青灯、烛影等物象参与到画面中来,相当于人工给原有的色彩加黑白灰或调冷暖色调,这样就可以营造出符合诗人心境的调性氛围。  宋初人钱易曾说:“李白为天才绝,白居

4、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南部新书》)宋祁也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朝野遗事》所引)李贺被成为“鬼才”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鬼材”,“鲸咳鳌掷,牛鬼蛇神”(杜牧《李贺集序》)的题材;二是“鬼意”,“百年老鹗”“笑声碧火”(李贺《神弦曲》)的阴森;三是“鬼趣”,苦吟成癖,新奇险怪的追求。本文将运用现代色彩理论对李贺诗歌的用色倾向进行分析,通过色彩的密码解读李贺的“鬼色”世界。  李贺诗歌的“艳”  “色彩的表情是人们主观感受赋予色彩的生命意义,在色彩学的概念里是一种隐喻,人们将以往的视觉经验和

5、对环境色彩的体验不知不觉地融进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联想是人脑的一种积极的、逻辑性与形象性相互作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所有色彩中,最能够引起恐怖、惊悸、死亡联想的莫过于黑色了,在漆黑的夜里,人会失去方向感,感到阴森、恐怖、忧伤、消极、悲痛,日本色彩学家冢田的一项色彩联想调查表明,黑色会让青年男性产生死亡的印象。黑色往往表示生命将到终极,代表黑暗、虚无、泯灭、寂寞、沉默、苦难、罪恶、灭亡、神秘莫测。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很少直接用黑色,偶尔可见也多数为描摹自然之景,如“野径云俱黑”(杜甫《春夜喜

6、雨》),“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天外黑风吹海立”(苏轼《有美堂暴雨》),风云变幻,气势壮大,并无恐怖、神秘之感。李贺倒是在《雁门太守行》起首一句里用了黑色,“黑云压城城欲摧”,写出了乌云翻滚沉重地压向孤城的实景,更渲染了敌军压境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黑”笼罩全篇,也并无消极、阴森之感,反倒让人感到苍凉悲壮,产生一种英雄主义的亢奋与激昂。可见,李贺营造诡谲世界的色彩并不是容易产生阴沉、悲哀联想的黑色。李贺是很喜欢将红色或红色的物象人诗的。歌德把色彩划分为主动的色彩和被动的色彩

7、,主动的色彩能够产生积极的、有生命力和努力进取的作用,如红色就是一种主动的色彩。在中国人的色彩文化中,红色更被赋予吉利、祥和、喜庆、幸福等内涵,尽管红色也会让人联想到火焰、战争、暴力、太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警示、血腥、激怒、恐惧等消极情绪,但红色无论如何也联系不到“鬼魅”上去。可见,李贺诗歌的“鬼色”印象不来自色相而更在色调。多数人会认同一种说法,即李贺诗歌设色浓艳,其实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色彩学上鲜艳色调的颜色指的是纯色,纯色不仅鲜艳,:通常人们对文学作品中色彩的认识其实主要停留在色相方面,而实际上色彩对

8、人的心理影响更大更直接的是它的色调。本文运用现代色彩理论对李贺诗歌“艳”与“冷”的用色倾向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屈原、李白诗歌色彩的对比,解读李贺独特的“鬼色”世界。  关键词:色调;李贺;艳;冷  :I207.22:A:1004—9142(2012)04—0154—03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欣赏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时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但多数时候人们会忽略一个问题,即任何可见物象都具有色、形、质三属性,实验证明,人的视觉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