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重点问题解析

马原重点问题解析

ID:22650627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马原重点问题解析_第1页
马原重点问题解析_第2页
马原重点问题解析_第3页
马原重点问题解析_第4页
马原重点问题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原重点问题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怀疑外部世界存在的儿种论证:1、唯物论:(1)所谓外在事物存在,就是指它们独立、客观地存在。(2)我们能够通过感官知觉,确定外在事物存在。2、怀疑论、不可知论:(1)怀疑论:我们永远无法通过感官知觉来确定外部世界真实存在。对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观点。(表现形式是犹疑不定,而其本质是不可知论。)(2)不可知论:否认世界能够力人所认识或者否认世界能够被彻底认识的观点。3、观念论:事物并非独立、客观地存在,而是依赖于我们的心灵和意识。4、经验论、理性论:(1)经验论:主张人的一切认识都从经验产生,认为感觉经验最可靠,理性不过是经验的变

2、形。(2)理性论:认为唯有理性认识最可靠,感觉经验不可靠也不能提供真理知识。5、、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6、洛克的事物两种性质的区分:(1)第一性的质:存在于事物本身,不会随认知者的认知构造和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大小、质量等。(2)第二性的质:依赖于认知者的认知构造和环境因素。例如:颜色、声音、味道、冷热等。7、贝克莱一一存在就是被感知:(1)事实上被感知,而非能够被感知。(2)被感知是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当我们对这个事物的感觉经验比较融贯时,这个事物才存在。二、自我和他人心灵的证明:(一)自我心灵的证明:1、笛卡尔一一我思

3、故我在:A—切(包括我的身体)都可以怀疑,但“我在怀疑”这件事情本身是不可怀疑的。B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C我在思想,意味着有一个能思想的“我”的存在,这个“我”就是心灵。(二)他人心灵的证明:1、类比论证:A我和他人在很多7/面是相似的0B我有心灵和意识。C他人也有心灵和意识。类比论证的缺陷:结论为真的可能性不高。2、最佳解释推理:最佳解释推理的形式:如果p,那么q。p是事实,q是对事实的最佳解释。最佳解释推理的缺陷:以个人经验作为判断一种解释好坏的标准,是不可靠的,个人经验不一定具有代表性。3、个人经验不是推知他人心灵的起点:事实上,我们不是通过

4、个人经验來推知他人的心理状态。有些心理状态即使我们自己没有经验过,也可以说他人正处于这种状态之中。我们是通过学习语言的正确用法来判断他人是否经历某种心理状态。比如判断-个人是否正在经历痛苦,就是看他是否正确使用了“痛苦”这个词,看他是否处于“痛苦”这个词所适用的语境。三、关于心物关系的几种论点:(一)二元论:1、心灵和物质是属性不同、独立存在的两种实体。2、物理事物:占据空间,公共可观察。3、心灵:产生意识经验,私有性。(二)副现象论:1、心理事件具有非物质性。2、心理事件是由物理事件引起的“副现象”,但本身不能引起物理事件,不具有因果力。3、归根到底,

5、任何心理事件都有物理上的原因一一某个大脑状态。推动行为的,不是意识,而是大脑。(三)行为主义:1、没有内心世界,只有外在行为。所谓的心理事件,其实是种种复杂的行为倾昀。2、行为倾向不等于实际行为。3、P处在某种心理状态,意味着:如果情况是A,那么P将X;如果情况是B,那么P将Y;如果情况是C,那么P将Z;如果……(四)等同论:1、所谓的心理状态和大脑状态是同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2、“同一冋事”意思是数量上是同一个。四、知识论中的盖梯尔问题:1、盖梯尔问题:证据论的证成方式不能完企排除认知运气。回应:既然不能确保一个得到证成的真信念是知识,那就意味着要在

6、JTB的框架㈧增加一个必要条件。增加第四个条件:认知主体的证成过程中不包含一个错误的推导。2、盖梯尔问题:即使主体的证成不包含一个错误的推导,得到证成的真信念也米必是知识。有时主体只通过单纯的经验来证成,根本就不借助于逻辑的推论。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证成的真信念也未必是知识。回应:证成条件既不能排除认知运气,也不能保证信念为真。五、知识的来源及艽可靠性:(一)知识的來源:1、理性:(1)演绎推理:前提为真,结论必定为真。(2)非演绎推理:前提为真,结论未必为真。2、经验:(1)我们靠感官知觉有所认知。(2)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3、内省:(1)

7、个人通过内省获得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识。(2)例:我知道我头疼;我知道我现在很开心。(3)通常认为,内省不可错。4、记忆:(1)依靠记忆获得的知识不一定是可靠的。(2)有记错的可能性。(3)从有些记忆出错,不能推出所有的记忆都出错。(4)我们知道有些记忆出错,正是因为我们有一些正确的记忆。(5)虽然记忆有时会出错,但它仍是知识一个不可缺少的来源。5、他人的作证:(丨)知识的获得,有时依赖他人的作证。(2)他人的作证不一定可靠。(二)知识的可靠性:1、知识的可靠论S知道p,当且仅当:(1)S相信p;(2)P是真的;(3)p产生于一个可靠的认知过程。2、根据知识

8、可靠论,动物也可以拥有知识。尽管动物不具备证成能力,但它们也可以经由一个可龍的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