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传研读笔记

周易经传研读笔记

ID:2263468

大小:9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5

周易经传研读笔记_第1页
周易经传研读笔记_第2页
周易经传研读笔记_第3页
周易经传研读笔记_第4页
周易经传研读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易经传研读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周易經傳精讀筆記周易經傳概說(一)前言1.十三經注疏為中華文化的寶庫,為古聖先賢智慧的結晶,而周易經傳位列其首,闡釋天道原則,提供人類趨吉避凶的行為智慧,實有待吾人深入探討,悉心研讀。2.周易經文原為古代占筮用書,然透過周易傳文之詮釋,已成為一部蘊含有高深智慧和豐富哲理的偉大著作。3.孔子說:「加我數年,卒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可知易學珍貴,乃指導吾人待人處事、趨吉避凶的良方。4.唐太宗時,宰相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相。」可知易學的高明精深,能通曉易學,為領袖人才擁有領導智慧、綜理國家政務的

2、必備條件。(二)周易一書之命名:周指周代,易指變易。1.周易一書的「周」字,取義有二:一說周字乃指周代;周易即指周文王時所演之易。一說周者,徧也,備也;周易即謂說明易道周徧,無所不備之意。然而前者取義,較為普遍。2.古有三易:古之三義為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連山氏指神農,歸藏氏指黃帝,而周易之稱周者,乃指西伯侯周文王所在之地,古稱周原。當時猶在殷世,周德未興,文王囚於羑里而作易,故題周以別於殷,指此乃周文王所演之易,故稱之為周易。3.易有三義:周易乾鑿度云,「易有三義,所謂變易、簡易、不易也」。

3、所謂變易者,乃謂天地萬物,無時不變,日月四時,隨時更迭;人之思想、情感,亦隨時隨地而有所不同,故智者處事,是惟變所適,與時偕行。所謂簡易者,乃謂周易一書觀察宇宙萬象,深信事出必有因,有其事必有其理,於是從錯綜複雜的事物中,歸納出井然有序的條理與應變的法則,循此法則而行,則凡事行之簡易矣。所謂不易者,就居位而言,乃謂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向,亙古不易也;而就長遠觀之,如蘇軾赤壁賦所云,「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此乃造物者之所創作,宇宙的本體不易也。4

4、.易之本意應為變易:虞翻依說文而釋曰:「易字從日下月,取日月更迭,交相變易為說。」孔子繫辭傳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孔穎達曰:「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也。自天地開闢,陰陽運行,寒暑迭來,日月更出,孚萌庶類,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續,莫非資變化之力,換代之功。然變化運行,在陰陽二氣,故聖人初畫八卦,設剛柔兩畫,象二氣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謂之為易,取變化之義也。」由此可見,易的本意當為變易。周易一書西譯本,多譯作TheBookofChanges(變化之

5、書),亦立足於易的本意。◎亭毒,化育也。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三)周易經傳之作者及其創作之年代:經文編成於殷末周初,傳文則彙集於春秋戰國之時,惟不含說卦、序卦、雜卦三篇。經傳並是時歷多世、事經多手之集體創作。1.周易經文部份,包括八卦之卦象,重卦成六十四卦之卦象及其卦辭、爻辭,究竟其作者為誰?前人傳說紛紜,難以憑信。惟繫辭傳以為伏羲始作八卦,此以伏羲為八卦之作者,傳說甚早,前人多深信不疑,較無爭議。至於重卦及卦辭、爻辭之創作,究竟歸屬何人,則尚有爭論。2.司馬遷史記有云:「西伯囚羑里,蓋益易

6、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周本紀)。」又云:「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日者列傳)。」此蓋謂重卦及卦辭、爻辭之創作,皆屬周文王之功。惟亦有以爻辭多叙述文王後事,以為卦辭為文王所作,而爻辭應為周公所作。3.周禮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據此可知,周代以前即有與周易相類似的筮書,夏稱連山,殷稱歸藏,其卦形符號均為以八卦重成之六十四卦。證明遠在西周以前,古人即有運用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進行占筮活動,或已附有簡單的筮辭解說,直至殷末周

7、初,始經學官或筮人重新整編,將卦形、卦辭、爻辭、卦序等定格規範化,而成為一本條理井然的筮書,稱之為周易。故所謂重卦及卦辭、爻辭的形成,當屬歷經長久時間,累積多人智慧,所創作的成果。4.周易傳文部分,包括彖辭、象辭、繫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等十翼的文辭,漢儒皆以為是孔子所撰,殆無異論。如司馬遷史記有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孔子世家)。」惟至北宋歐陽修,考辨各類周易傳文之內容,有相互牴觸之處,認為繫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五項傳文,並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視為孔子所作。而彖

8、傳、象傳二項,仍認為是孔子所撰,專用以解釋經文之卦辭、爻辭。歐陽修曰:「余所以知繫辭而下,非聖人之作者,以其繁衍叢脞而乖戾也。至於『何謂』『子曰』者,講師之言也;『說卦』『雜卦』者,筮人之占書也,此又不待言而可以知者。」◎叢脞,細碎之意。5.康有為曰:「史遷太史公自序稱繫辭為易大傳,蓋繫辭有『子曰』,則非出自孔子之手筆,但為孔門弟子所作,商瞿之徒所傳授也。至說卦、序卦、雜卦三篇,隋志以為後世所得。說卦與孟、京之卦氣圖合,其出漢時偽託無疑;序卦膚淺;雜卦則言訓詁,此則歆(漢.劉歆)所偽竄。」6.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