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26168
大小:78.7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0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近20多年,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全球出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社会主义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潮时期。上个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和苏联先后退出历史舞台。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总量在5年前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为什么在欧洲遭遇厄运的同时,在中国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中国是在20世纪初俄国的十月革命后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进而选择了社会主义。但是,为什么今天社会主义在中
2、国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它的发源地呢?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根源要到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去寻找,要在中国的现实基础中去寻找。本文试图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深刻根源。一、平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历史基因从公元前600年前后开始,中国社会由于内部频繁的战争而出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土地私有化为基础的平民运动,这场平民运动最终导致井田制和传统血缘等级制的崩溃。公元前594年(鲁宣公15年)鲁国宣布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和买卖兼并的合法性。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
3、国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各国也推出类似变法,至此,井田制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土地私有在中国正式法律化。土地私有化直接导致公、侯、伯、子、男的层层分封制度瓦解,人员的流动和土地的流转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封建贵族和平民之间原来无法逾越的界限被土地的自由买卖所瓦解。这预示着分封世袭的贵族等级制度在中国逐渐遐出历史舞台。秦王臝政统一六国后,废分封,行郡县,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层化官僚制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弗朗西斯•福山把秦王朝视为现代国家的始作俑者。所以说,从刚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废除以血缘世袭为基础的贵族等级制度的国家,这跟中古时期血缘等级森严的欧洲与日本社会有
4、很大区别。相对于贵族等级制度,以郡县制为基础的科层化官僚制度要复杂得多,这尤其体现在官员的选拔上。科层化官僚体系对官员选拔和任命是在整个社会中进行,普通民众都有可能成为官员的候选人,这就大大增强了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和社会的公平性。两汉时代的官吏选任主要有“察举’’与“征辟”两种形式,通过推荐和考核的方式选拔官员。公元605年,隋炀帝设进士科取士,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平民百姓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上升通道基本设定。血缘等级制度的废除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结构,也催生了民间社会的平等精神。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民间社会的平等精神日趋成长。除了皇室,中国民间社会的财产继承基本采取诸子
5、均分家产的析产制,到了宋代,中国的财产继承进一步平等化,有些地区已经出嫁的妇女和非婚的私生子也可以合法继承一部分家产。这种平等观念极强的财产继承制度导致中国社会的豪门大户难以形成世袭垄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可见,中国古代基本形成了君主、平民(包括朝廷百官)社会的二元构架。土地私有化摧毁了由血缘和出身垄断土地的等级制度,推动了社会成员全国性的流动和土地的自由流转;以郡县制为基础的科层化官僚制度把平民的流动性引入政治,官职由君主任命而无法世袭,贵族政治传统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设定了平民进入国家管理部门的普遍统一标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可能;析产继承制决定了
6、中国社会难以形成代代世袭的地方豪强,社会难以形成固化的等级。这四个因素使得平等精神成了中华民族最强大的历史基因。古代中国的平等精神虽然不同于社会主义的平等观,但却为后来中国接受社会主义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二、维系民生是中国社会的悠久传统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土地私有制和人员的流动性,中国在秦王朝统一之前已经有非常发达的商业,当时的齐国和隶属秦国的蜀地就出现很多富商巨贾。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全国逐渐形成统一的货币和商品市场。到了宋代,中国甚至出现了纸币“交子”。由于商业的发迗,中国古代的很多城市人口都超过数十万,有的朝代京城人口已经超过百然而,民间土地的自由买卖和兴盛的商品市场同时也导致了
7、社会的贫富悬殊,社会的公平正义由此受到严重挑战。鉴于此,中国的历代王朝为了长治久安,不得不采取一些行政干预的手段以缓解社会的两极分化。首先,防止土地兼并。为了防止因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穷无立锥之地”的流民,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障无地的农民。汉代的“假公田”政策,北魏和隋唐的“均田制”等,都是在试图减缓土地兼并造成的恶果。有的朝代甚至进行了激烈的土地改革,但由于官僚制度下利益集团的相互掣肘,不少措施与改革不一定都有效,甚至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